朱智涵在南方遊學兩三年,遍訪名師異人,博採百家之長,武功和學問得到顯著提高。

這幾年,朱智涵身上一直帶著無為師父的頭髮。

那天他拿出來拜了三拜,然後默唸道:

“師父,徒兒已完成到南方拜名師學藝的遺願。現在決定遵師囑去四川,將師父靈傳送回老家入土為安。”

打定主意後,朱智涵拿出地圖大致規劃了一下入川路線,打算經旱路北上湖南和湖北,然後沿長江去四川。

朱智涵從惠州啟程,一路賣藥行醫,來到清遠縣地界。

當地正在大量流行痢疾,百姓無錢診治,病倒和病死者無數。

朱智涵上山採來藥材,自制“苦參爛蒜丸”,發給病人服用,療效非常顯著。

他還根據大多數患者的症候,寫出幾個藥方,張貼於路邊要道,方便病家自己配藥治療。

一日,朱智涵路過一個鐵匠鋪,見一家人哭哭滴滴在為鐵匠準備後事。

他上去問鐵匠的家人,他得了何病?

家人告訴他,鐵匠熱燒不退,小便赤黃,大便拉稀水。

見朱智涵像個郎中,便請他看看。

朱智涵過去檢視,見病人神志昏迷,舌苔焦黃起有芒刺,不停講胡話,已病倒半個多月。

家人請來幾個當地有名的醫生治療,不見病情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朱智涵切脈後,喜道:“六脈雖沉,但重取有力,他神根未絕,還有救!”

鐵匠家人急拿來紙筆,請朱郎中寫處方。

朱智涵寫了“大承氣湯”,加重芒硝的用量。

家人忙去藥店配好藥,用藥罐熬成湯藥,慢慢灌入病人口中。

次日早晨,鐵匠腹中響個不停,排洩出大量燥便。

然後神志慢慢恢復,口乾想喝水。家人給他喝了溫開水,再餵了半碗稀粥。

病人微微出汗,熱燒漸漸退去。

再服藥三天,身體基本痊癒,一家人向朱智涵再三感謝。

一天下午,朱智涵騎馬來到南嶺山腳下,在路邊的湘粵客棧住下。

客棧雖然比較簡陋,但是過了這裡就是無人居住的崇山峻嶺。

因此,客人一般要先在這裡住宿休息,等到第二天早晨才上山。

到吃晚飯時間,朱智涵到客棧飯廳坐下來,點了一個素菜,一碗蘑菇湯,兩個大饅頭。

這時一個鏢隊進來住店,朱智涵一眼望去,約有八九個鏢師騎馬前後護鏢,中間拉著一輛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