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葉赫東哥(求訂閱)(第1/2頁)
章節報錯
北戴河行在。
已是六月的北戴河,不僅沒有夏日時節的燥熱,還沒有似火的驕陽炫耀著極晝的白光。
一切都是那麼的舒爽柔和。
原來還穿著太子常服的朱常洛,到了這裡之後,就換上了一件寬鬆舒服的居家道袍。
當然,穿這種寬鬆舒適的居家道袍並不是朱常洛的愛好,也不是朱常洛信仰。
而是,這個時代獨有的印記。
這種寬鬆道袍就像是後世富裕人家喜歡日常穿的唐裝一樣,就是為了裝叉和清爽舒適,沒有別的什麼意思。
而這種居家道袍做工也比較簡單,並未在袍衫上做任何關於道家的標記,只是它寬鬆的款式類似於道觀道士們的道袍而已。
所以,這種寬鬆舒適的道袍就被士大夫們引用成了自己居家必備的日常服飾,就連以莊重肅穆為主的皇家在日常休息的時候,也不會例外。
也會換成一身寬鬆的道袍,舒適的享受著歲月靜好。
此刻的朱常洛剛剛將自己的一身常服換下,穿著一件寬鬆無比的藏青色的居家道袍。
他的這件袍子用的並不是華貴的綾羅綢緞,而是最簡單的棉布。
棉花雖然在明初的時候就開始普及了,但是,真正穿棉布的人,幾乎都還是市井平民。
士大夫們還是不喜歡這種帶有低階質感的布料。
但是,在後世享受慣了純棉帶來的舒適感的朱常洛,自然對棉布是情有獨鍾的。
所以,他的居家袍子幾乎都是棉布做的,而為他做袍子的棉布也不是普通地方種出來的棉花,而是從寧夏那邊進貢過來的。
寧夏那裡經過了朱常洛近十年的經營,現在那裡儼然已經成為了一處東西方文化交匯的聚集地。
一開始那些覬覦牛頭溝小鎮的少數民族部落們,在經過了數次甚至數十次牛頭溝護衛隊無(恐)微(怖)不(血)至(腥)的呵(毒)護(打)之後,他們就感受到了來自大明皇太子殿下的關(威)懷(儀)。
在朱常洛的指示下,牛頭溝小鎮並未排斥這些已經屈服的「異族」,反而積極的吸收著這些生活在苦寒之地的貧苦牧民們。
除了讓他們幫助牛頭溝小鎮放牧養殖大批的牛羊馬匹之外,還教了他們漢人的文化,以及如何種地。
現在,這些部落遊民們享受著牛頭溝小鎮帶來的安寧,紛紛都定居在牛頭溝小鎮周圍,自覺地將自己視為大明子民。
一旦有想破壞現在安逸生活的部落出現,幾乎都不用牛頭溝小鎮護衛隊的徵召,他們都會自覺的騎上戰馬舉著彎刀,朝著那些靠著打家劫舍,不勞而獲的兇殘部落殺去!
可以說,現在的牛頭溝小鎮簡直就成了寧夏地區的一處聖地,周圍幾百裡的牧民和漢民都向往著這裡,期待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遷居此處,成為牛頭溝小鎮的一員。
而朱常洛身上的這身由棉布做的居家道袍就是由定居在牛頭溝小鎮的牧民耕種出來的棉花所制。
當這些簡單淳樸的牧民們聽到皇太子穿的衣服就是他們種植出來的棉花製作的時,他們也是無比的自豪,認為自己得到了皇太子殿下的極大恩賞。
而且,在朱常洛的帶領下,慈慶宮的嬪妃們也開始穿著這些由棉布製作的衣物,西山皇莊裡的居民們也受此影響開始穿著由寧夏販運來的棉花做的衣服。
這樣的盛景也使得寧夏種植棉花的牧民們受益頗豐,他們現在不僅熱情的幫助建設和守衛牛頭溝小鎮,還無比光榮的學習著西山皇莊農學院指導的最新種植技術,期待自己能夠種出更好更優質的棉花。
可以說,單憑著寧夏鎮的變化,感覺這好似就是盛世來臨的前兆!
可惜,朱常洛心裡也清楚,這份安寧還很脆弱。
恐怖的天氣變化還在持續著,如果不能儘快的完成度過寒冬的儲備,早晚有一天,這一切美好都會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