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此事不太行(第1/4頁)
章節報錯
董其昌聽完朱常洛的話後,倒吸一口涼氣!
他怎麼都沒想到利瑪竇要傳播的泰西教竟然如此大逆不道!
居然敢以教權壓制王權,這不管是在大明的歷史上,還是放在五千年的中華歷史上,都是不能饒恕的禁忌!
宗教只能依附在王權之下,只能在世俗之後遵循世俗道德才能成為被統治者接納的宗教。
一旦,宗教開始走偏,想要染指王權,先要統治世俗,那必然是要被強力打擊的。
在東漢的時候,道教剛剛興起的時候,張角等妖道就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號造反作亂,拉開了滅亡東漢的序曲——黃巾之亂。
在此之後,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大夫們都開始無比的警惕教派的力量,只要有哪些打著“怪力亂神”旗號的教派出來妖言惑眾,朝廷及地方都會不遺餘力的進行打擊和消滅。
而後,佛教在中原經歷了數次滅佛事件之後,才算老實下來,和中原文化進行深入的融合。
最後才在唐宋形成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大勢,而是也是後世中華文化的精華基石。
現在,泰西教想要進到大明的土地,那麼,泰西教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本土化的問題。
如果,泰西教還是照辦泰西教廷的那一套,即便是朱常洛腦子抽了,讓泰西教合法傳教,士大夫們都不會輕易答應的。
雖然,明末也有不少士大夫跟著利瑪竇一起加入了泰西教。
但是,這些人加入泰西教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崇拜利瑪竇帶來的泰西天主,他們頂多就是一種心理和文化上獵奇。
你要這幫士大夫們拋棄儒家的道德和深入骨髓中的文化,徹底的融入泰西教中,做一個虔誠的泰西教徒,那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說白了,這些士大夫的行為其實就是和蘇松地區流行的異裝癖,完全就是一個心理行為,只不是一個張揚在表現,一個張揚在了心中。
歸根結底,江南士人之所以會這麼離經叛道,就是因為吃的太飽了,想要找一個心理的滿足和刺激,所以,才會瘋狂的嘗試這些東西。
而他們之所以會這麼癲狂的心理基礎,其實還是王陽明大聖人給的自信。
王陽明的心學一出,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大道,所有人看到這句話後,如同是醍醐灌頂,瞬間明悟了自己的內心,於是,就開始遵循自己心中的慾望,蠢蠢欲動了起來。
其實,這完全就是曲解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大道思想。
王陽明說的“知行合一”,並不是單純的只遵循本心,他強調的更多的是一種為國為民的儒家入世思想。
結果,這般人把經給念歪了。
把王聖人的話當成了自己放浪形骸,離經叛道的指南針。
若是,王陽明知道在他死後,有這麼多人打著心學的旗號群魔亂舞,也不知他的心情到底該如何理解。
可能,他會後悔吧。
當然,這也不能否定了心學的價值。
畢竟,心學也是一次對儒家思想的昇華,如果,不是這幫自私自利的人打著心學的旗號享受著離經叛道帶來的快樂,說不定,這個世道還真的會好上不少。
可惜的是,人性貪婪,若是沒有道德枷鎖和法律的限制,人與野獸並無二致的。
所以,那些能夠修身,修道,並教化天下的大聖大儒們,都是值得任何人尊敬的。
他們犧牲了小我的追求,立下了大我的志向。
僅憑這一點,像周公,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他們都值得任何人的尊敬。
因為,他們所創立出來的道德,學說都是指引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無上瑰寶。
所以,他們值得世代之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