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當代和近代的個人著作,陳振龍還沒收集多少。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陳振龍就讓人在羅馬街頭最顯眼的位置上打上收求購書籍的招牌。

這次陳振龍要收集的書籍就是自文藝復興之後各路名家的私人著作,這些著作現在可能還在蒙塵狀態或者被束之高閣僅有個別有志之士在研讀研究。

所以,在求購的難度上也比傳統的先哲名著有些難度。

但是,畢竟這是東方人擺的求購攤位,所以,在接來下的這段時間裡,就出現了很多很多來到這裡奉獻上自己的著作或者老師,祖先的著作。

陳振龍在收集這些私人著作時,為了表示天朝上國的氣派,於是,就規定了每一份著作都可以換取一件來自大明的陶瓷茶碗!

這一件陶瓷茶碗在泰西人看來簡直就是貴若黃金的存在,一時之間,羅馬城及羅馬城附近的人都激動瘋了。

但凡家族出過名人,有所收藏的,都開始翻箱倒櫃的去找,想要找到一些可以換取東方瓷器的家傳著作。

而且,也正因此陳振龍的大方,這段時間羅馬的圖書館和貴族私人收藏的書籍草稿,丟失率紛紛上升。

由此推斷,這些被私人珍藏的書籍草稿肯定是被某些吃裡扒外的家賊給偷了。

但是,這些丟失書籍手稿的貴族們也只能一聲哀嘆,並且主動把自家藏書也搬運出來跟陳振龍換瓷器。

最後,陳振龍換到的書籍實在是太多了,帶來的瓷器都不夠用了。

於是,陳振龍也只能悲痛了做了一個決定,從今以後,十份著作可以換一件瓷器。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攔住泰西人的熱情,他們依然瘋狂收集各地的書籍來羅馬換瓷器。

陳振龍看著熱情的泰西人,他感嘆無比,這些人真是熱情無私。

這麼好的知識居然都願意拿出來換瓷器。

這在大明幾乎都是不可能的。

很多大明工匠他們寧可把有些東西帶到棺材都不願意留下隻言片語,唯恐自己的絕門手藝被人學去了。

泰西人倒好,他們居然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把自己的著作寫了下來,並且還絞盡腦汁想要傳播出去。

這和大明工匠們的想法真是天差地別,一左一右。

可能,也就是因此,皇太子殿下才讓自己來收集泰西的書籍和工匠秘籍吧。

這實在是太容易了。

最後,陳振龍發現自己帶來的船隻也轉不下這些書籍了,於是,在教皇和熱情的泰西貴族幫助下,陳振龍又從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那裡買了十幾條大船!

順帶著也送了陳振龍數百位水手和船隻維修的工匠。

看到,這麼熱情的教皇和泰西貴族,陳振龍感動的眼淚都要掉下來。

泰西人實在是太熱情好客了。

對此,陳振龍也給教皇和泰西貴族們畫了一張大餅。

他把皇太子給他一份聖旨拿出來了。

這份聖旨是一份空白聖旨,是要陳振龍在泰西隨機應變自己決定是否使用的。

本來,陳振龍是打算收藏著這份空白聖旨,當做傳家寶的。

現在,看到這些熱情的泰西人,陳振龍決定他要用這份聖旨給泰西人畫個大餅了。

——————————————————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