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京師三兩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說了嗎?」
京城小巷之中,兩個身穿綠袍的七品小官剛從自家小院出來,兩人在巷頭的公交站臺遇到,其中一位對著另外一位打了個招呼。
這兩人是住在一個巷子裡的鄰居,一個叫丁進科,一個叫喬正權,都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的正途官員。
丁進科故作神秘的對著他的好友喬正權,神秘兮兮的問了這麼一句。
喬正權聽到丁進科這麼神秘的問好,他也停住了腳步,然後,好奇的問道:「什麼事情?丁兄。」
丁進科道:「我昨個在衙門裡聽到我們部堂大人說,殿下和皇上要巡幸山海關。」
喬正權聽到這麼訊息,他頓時就精神了。
喬正權忙問道:「此事是真的嗎?」
丁進科得意道:「我們部堂說的,能有假嗎?」
看著丁進科得意洋洋的樣子,喬正權也不在懷疑了。
丁進科是禮部的屬官,禮部尚書是軍機大臣,又是皇太子殿下的授業先生,他能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內幕訊息,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喬正權嘆道:「如今都察院御史被流放,六科言道也被廢除了。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竟然無人出來勸諫殿下了。殿下是國之儲君,又有監國之重任,怎麼可以輕出京師呢?」
聽到喬正權的牢騷,丁進科沒有搭話。
畢竟,他和喬正權不同,喬正權是正兒八經的二甲進士,現在是在翰林院裡做編修,而他則只是三甲而已,所以,就被早早的分配到禮部觀政了。
不過,自從軍機處出現之後,這些原本只是三甲出身的進士們,自然也就不覺得自己低於一甲和二甲進士一頭了。
畢竟,有了軍機處在,也就相當於他們也有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可能,也就沒必要在像原來那樣在翰林清貴面前點頭哈腰了。
丁進科說道:「喬兄,難道你要上疏勸諫嗎?」
喬正權搖搖頭道:「不了,我人微言輕,哪裡左右的了殿下的決定。我只是感覺此事太大了,殿下如今身負社稷,是國家的定海神針,輕易離京總歸是不好的。」
其實,喬正權的想法就是大多數清流士人的想法。
在明代,除了英宗皇帝之前的皇帝們有過離京巡幸的記錄外。
剩下的皇帝們,一生都不可能離開京師的。
如果非要離開,那就等著落水吧。
所以,就算是身為皇帝,他們想出去走走,也只能用京郊祭祖這樣的藉口,才能離開京師一段時間,出去透透氣。
否則的話,文官們肯定是拼命進諫,勸阻皇帝以朝廷為重,不要離開京師的。
但是,為什麼朱常洛又敢這麼做了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出去過。
在去年的時候,他曾率領群臣去過一次薊縣,所以,在接受程度上,大臣們是沒有多少牴觸的。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常洛的權威太重了。
他不僅參與過石星桉,薊鎮桉。還一手主導過剛剛塵埃落定沒多久的昌平桉,連帶著都察院都被動了大手術,流放了九十七位御史。
所以,現在的朱常洛在京中的權勢,已經到了可以讓群臣雌伏的地步。
他想要巡幸山海關,還真沒幾個人敢攔的。
更何況,現在只是一個小道訊息,誰敢拿一個小道訊息去貿然的上疏勸諫,後果是很嚴重的。
畢竟,御史言道已經改革了,以後在京中說話都要憑事實,擺證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