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出現在了乾兒子身上,安祿山史思明兩人居然一下子把李唐盛世掀翻在地,導致了後來大唐天子九遷,藩鎮割據,天下再次陷入無邊戰亂。

而這些的主要原因又是因為宗室在關鍵時刻給不上力了,所以,才導致了藩鎮做大,禍亂天下。

又到了宋時,宋時是吸取前朝的所有教訓。

不僅約束了宗室在京,實行了中央群相制度,還將邊鎮大將們的兵權給收了。

但是,也正是集權過甚,卻把武功給廢了。

導致了有宋一代一直都是被動挨打,雖然有些人也說宋朝對外戰爭的勝率如何如何,但是,這又怎麼樣呢?

最後還不是輸的一塌湖塗!

但是,不可否認,宋時宗親制度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至少宋時的宗親沒有氾濫,也沒有造反,而且,也沒有權臣誕生。

可以說宋時的宗親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先進參考性的。

但是,宋時軍政制度卻是一言難盡,有點防範過甚了。

至於元朝的宗室,那就一個亂字了得。

元時的宗親雖然也不實封,但是,由於他們是草原部落出身,導致了他們的宗親權力過重,整天的就在大都裡面為了皇帝寶座你爭我奪的,短短不到百年國祚的元朝居然換了11位皇帝。

可見,宗親問題不僅是漢人王朝的軟肋,也是草原王朝的軟肋。

到了大明之後,也許是朱元章真心疼兒子們,也許是他真心吸取了前元的教訓。

於是,老朱同志就開了歷史的導致,分封諸子為封王,尤其是北邊的塞王,個個都是兵強馬壯的實權藩王。

老朱在世的時候,父慈子孝。

老朱走了之後,好大孫登基為帝就開始對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們焦慮了。

於是,在方孝儒黃子澄這對臥龍鳳雛的建議下開始削藩、復古。

準備文治天下,創造一個只在書本中存在過的三代之治。

結果,因為自己臉皮薄和眼高手低的緣故,竟然翻車了。

讓朱常洛的好祖宗永樂大帝幹進了南京城,接收了他侄子,哦不,是他好爸爸的未竟事業。

永樂大帝也吸取了建文小可愛的教訓,他雖然也要集權,但是他不削藩。

他將他的兄弟和侄子們都遷至境內,拿掉兵權,把他們當豬一樣養著。

本來才經歷一兩代皇帝,宗室藩王又被好大侄弄死了幾個,所以,一開始朝廷是養得起的。

但是,越到後面,生的越多。

漸漸的朝廷就撐不住了。

所以,就造成了現在這種局面,舉全國之力都快養不住這些好吃懶做,又滿是特權的宗親們了。

對此,對於知道歷史發展軌跡的朱常洛,自然不能坐視不理。

他肯定是要將宗室問題做一個有效改革的,不然,長此以往下去,就算其他方面,朱常洛做的再好,最後還是於事無補。

龐大的宗親群體,還是掛在大明的車尾上,大明想要繼續前進,就得想法子將這些宗室問題給消化掉。

——————————————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

最近雙倍月票,看起來美滋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