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榮耀,在之前的時候,劉品如都是不敢相信的事情。

但是,現在這一刻顯得是那麼的觸手可及。

五日後。

五軍都督府。

杜松此刻正在他哥哥杜桐處。

杜桐正是五軍都督府中的右軍都督,這個名頭聽著好像聽高階的。

其實,是真的很高階。

但是,除了高階之外,那就是一無是處了。

本來都督府應該是掌管全國兵馬兵權的要害部門。

但是,經過了一系列改革之後,都督府不僅沒有繼續成為專業的軍事管理機構。

反而是愈改愈弱,成了一個混子加養老的機構。

絲毫都沒有明初時氣勢和權力。

在明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統籌全國的軍事權力,他特意設定了大都督府,任命自己最能打的侄子朱文正為大都督,中書省參議李善長兼司馬事,宋思顏兼參軍事,前檢校譚起宗為經歷,掾史汪河為都事。

從陣容上來看,當時的大都督府就相對於現在的總參謀部。

不論是從實力還是地位上講,大都督府絕對是除了皇帝之外,最重要的權力的部門。即便是中書省也難與之抗衡。

但是,隨著天下安定,老朱同志認為這幫曾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們有點驕縱了,他們仗著功勳胡作非為。

對於窮苦出手,又對權力極為看重的老朱同志,自然也就開始覺得大都督府有點不安全了。

於是,在洪武十三年的時候,老朱同志開始改組大都督府,將大都督府一分為五,分別是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

五位都督地位相同,互為牽制,從一定程度上算是維持了皇權之上。

但是,凡是都有例外和不可預測的結果。

本來還能跟文官集團相互制衡的五軍都督府在正統十四年時,因為大明戰神朱祁鎮吵著鬧著要出國留學,結果學費交的有點高了。

五軍都督府的家底一下子就全交代了。

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左都督梁成、都督同知王貴等人均被大明戰神朱祁鎮當做留學學費交到了草原上。

後來到了十月份,可能是朱祁鎮學費不足的原因,討債隊長也先再次兵臨北京,後軍右都督武興與也先軍戰於彰義門(今廣安門),中流矢死。後來朝廷也給武興追封了山陽伯爵位,陪葬皇陵。

至此,五軍都督府算是涼透了。

使得五軍都督府再也無法成為承擔京師防禦戰的領導者,從而直接導致以于謙於少保為主的兵部變成主導。

進而為之後的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之間的軍權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其次,因為這些武臣的陣亡,加快了永樂之後軍事貴族集團的衰落和文官士族集團的崛起。

從此以後,五軍都督府就淪為了三流衙門,成了功高難賞的總兵們的養老歸宿地和在京公侯貴族後人們兼職的混子衙門。

——————————————————

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