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大受震撼(第1/2頁)
章節報錯
董其昌聽完朱常洛的恩科居然是要考數科和番語科,他頓時愣住了。
顯然,這對董其昌來說有點知識超綱了。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不太受到重視的學科,關於數學的研究,也只是一些士大夫們在茶餘飯後無聊了才會研究一二,用於陶冶情操的。
番語那就更不用說,番語在士大夫眼裡幾乎和不務正業自甘墮落畫等號,如果不是真的有需求,正經人誰會學番語?
董其昌小心諫言道:“殿下三思。數科好說,但番語科有點難度。”
朱常洛看著董其昌小心進諫的樣子,他有點意外,這還是董其昌第一次這麼小心的進諫。
朱常洛道:“說說你的理由。”
董其昌聽到朱常洛這樣問他,他鬆了口氣,皇太子還是能聽進去諫言的。
董其昌道:“天下正途莫屬科舉。科舉之道在乎於仁德之道。孔聖孟聖之言自漢武之後,就是我中華之國之基石。禮儀道德更是為人之本分。數為小道,一不能治國,二不能養德,不足論。然數之道也為我華夏百家之學說,恩科考數也情有可原。”
“但番語不行,自古華夏正音有序,自秦始皇帝統一天下文字之後,四海八荒雖有異聲,但意同也。本朝立國之初,太祖皇帝欽定正音,以示天下更替,一元歸一。故此所謂國之根本。若科舉考番語,臣恐不利社稷安穩。故而臣請殿下三思。”
朱常洛聽完了董其昌的理由,他沉默了片刻。
有些問題確實有點想當然了,中原王朝已經做了幾千年天下第一的扛把子。
就算是西晉八王之亂後的五胡亂華,也照樣沒有澆滅中華火種,這些異族想要長久統治就必須進行漢化,學習漢人語言及禮儀詩書。
所以,哪怕是經歷了後來的弱宋,暴元,在中原文化的基因裡面,外邦都是不足師的蠻夷也。
向蠻夷學習,這豈不是再打自己的臉嗎?
朱常洛看著董其昌,他自然不能跟董其昌說時代變了,詩書禮儀已經不吃香了,將來會是飛機大炮的野蠻時代。這時候若是不願意虛心學習,迎頭趕上,將來可能就要面臨真正的亡國滅種之危機。
但是這話朱常洛信,別人會信嗎?
別人只會覺得皇太子邪祟上身,魔怔了。
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朱常洛道:“那你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董其昌聽到朱常洛這話,就明白皇太子對番語之事,還是不死心。
於是,董其昌就絞盡腦汁的想著,然後說道:“臣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可供殿下參考一二。”
朱常洛道:“講。”
董其昌道:“臣以為此事可以交給國子監來辦。成祖永樂五年時,成祖皇帝曾在南京國子監設定四夷館專門培養精通番語的譯字生。後來,成祖皇帝遷都北京之後,四夷館就留在了南京。然京師這邊就沒有再設四夷館。臣建議可以在國子監重開四夷館,遷南京譯字生來京學習。”
朱常洛聽完董其昌這個建議,他眼中一亮,驚訝的看了董其昌一眼。
沒想到大明還有四夷館這麼冷門的外語學習機構,這下子真是長見識了。
朱常洛道:“說說南京四夷館的情況。”
朱常洛明顯對這個古代版的外國語學院來興趣了,他想多瞭解一下這個機構。
董其昌立刻回道:“南京四夷館隸屬翰林院,由太常寺少卿提督掌譯書之事,設有蒙古、女直、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維吾爾、緬甸八館置譯字生、通事等通譯語言各國文字。在正德六年,武宗皇帝增設八百館譯諸國文字;萬曆七年,張居正又增設暹羅(泰國)。至此,四夷館已有十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