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矣。

範謙雖然已經死了,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並不會因他的死而消失不見。

說起範謙,又不得不提已經作古快二百年的建文小可愛。

範謙也曾和沉子木一樣為建文小可愛招過魂!

範謙是江西人,軍籍出身,在隆慶二年戊辰科中鍾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進士。

雖然,他的官職也是一路做到了禮部尚書,但是,他卻沒有被《明史》列傳,由此可見,他的生平其實並未做出過什麼值得紀念的事情,所以,他的生平事蹟在正史之中很難查到。

但是,即便如此,這也擋不住範謙沉子木屠叔方之流為建文小可愛招魂。

而且,他們為建文小可愛招魂的理由,還是那麼的光明正大!

是打著“褒揚忠義”的旗號來招魂的!

時任廣東道監察御史屠叔方,曾康慨陳詞上疏萬曆皇帝:“臣惟君之立國,莫大於綱常;臣之事君,莫先乎忠義……若革除死事諸臣,實太祖培養正士,已蒙皇上恤錄久矣,可不及今推廣以慰忠靈,以作士氣乎?”

而後,身為禮部尚書的範謙也在京中響應,他上疏道:“今歷年二百,歷世十葉,朝野靡不知有建文君者,其實不容掩也……竊意天下萬世,自有耳目,稗官野史,各有紀載,而欲以建文之紀年作洪武之虛號,得乎?此其於勢似亦有難掩者。”

瞅瞅這話說的多麼正義凌然,多麼忠正義氣?

任誰看了都會忍不住想這位禮部尚書範謙和廣東道監察御史屠叔方一定也是一位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好官。

他們用這樣的激昂陳詞,打著招魂建文小可愛的旗號,來強化文官集團的正義性,其用心之險惡,昭然若揭。

但是,生活在儒教文化之中的萬曆皇帝,他經歷的陰謀太少,遇到的事情不多,接受過的教育也是以忠義孝道為主的儒家文化,對此,他對此也是十分認可的。

所以,在原來的歷史時空中,處於政治劣勢的萬曆皇帝並沒有敏銳的感覺到這件事情背後的嚴重性,在朝臣們幾次三番康慨激昂的請求中,萬曆皇帝最終恢復了建文皇帝的帝號。

但是,這麼做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因為,萬曆皇帝在這場他覺得可能沒有多少意義的政治活動中,徹底喪失了壓制文官集團的機會。

文官集團在得到了萬曆皇帝肯定“忠義”,恢復建文帝號之後,這些文官們便更加的肆無忌憚以忠義為旗,行脅迫君主之實。

這也導致了明末以“氣節”為重的政治正確橫行官場。

雖說,提倡忠義氣節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歷史的發展已經告訴過我們無數次,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傷人傷己的。

凡是都有兩面性的。

相信忠義,堅持氣節的文人志士,他們會在大明國破家亡的時候,以身殉國,康慨就義。

而那些把忠義和氣節當做生意,當做自身進階高位的蛀蟲垃圾們,則就是“水太涼”和“頭皮癢”了。

所以,在這個歷史時空中,因為有了朱常洛的影響,範謙,沉子木,屠叔方等興起的“褒獎忠義”恢復建文帝號的政治活動就顯得蒼白無力。

萬曆皇帝並未做出任何批覆,繼而監國的朱常洛為了鞏固法統,為了體現皇權之上,他亦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執政的歲月裡。

建文既然已經被永樂大帝蓋棺定論,身為永樂大帝的直系子孫,豈能會為了一點眼前的政治利益就為建文翻桉招魂?

範謙死了,禮部尚書之位是不能空著的。

現在,戶部尚書已經空快一個月,若是連禮部也跟著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