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誹謗君父(第1/2頁)
章節報錯
沉思孝和範謙吵吵鬧鬧的,這要是放在之前,就算是吵,也不可能是工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吵的。
畢竟,這倆雖然品級一樣,但是地位差別還是有的。
但是隨著工部手上的水泥配置權越發的重要時,工部的話語權自然也就開始增大了。
沉思孝語氣澹澹道:“大宗伯注意身體,不要情緒過激。我們是就事論事,不可引申別處。”
沉思孝看著越來越氣急的範謙,他知道範謙現在也是個病秧子,於是,他就氣死人不償命的好心提醒著。
範謙卑沉思孝氣的差點當場腦血栓,明明是沉思孝開的頭,搞人身攻擊的。現在倒好,他卻當好人提醒自己了。
這讓範謙異常生氣。
看著氣色有變的範謙,王家屏也緊張起來了。
他也擔心範謙在這個時候有個好歹。
於是,王家屏立刻站出來說道:“殿下,臣以為範尚書此心也是為國憂慮,絕無行讖語亂國之嫌。”
“京師久雪不晴,是不爭的事實。臣竊以為此事確實不能平常待之。至於,這場就下不止的雪,是不是因為朝中正氣缺失的緣故,臣不敢斷言。但臣認為此雪定是上天給我大明的示警。”
王家屏這人說話還是有點藝術,三言兩語就把範謙給摘乾淨,然後又以閣臣的身份肯定的京師之雪就是上天示警。
這一步真是妙啊。
但是,沉思孝聽到王家屏這話,他也不慫。
沉思孝道:“王閣老你的話,在下不敢苟同。閣老身為閣臣,自當以社稷國事為重,若把精力都放在這所謂的上天示警上,豈不是本末倒置,荒廢了皇上和殿下對閣老的一片信任之情?”
雖然,王家屏是閣臣不假,但是有時候閣臣並不一定有手握實權的六部尚書強勢。
而且,大明從內閣設立以來,還從明確過內閣閣臣可以統御六部,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要不是首輔或強勢的閣臣,六部尚書壓根就不會鳥那些內閣小透明般的末位閣臣。
因為,誰也說不準,下一次皇帝提拔閣臣的時候,會不會直接就把六部尚書或者六部侍郎直接提為內閣成員。
有些運氣爆棚的官員,可能都沒入過閣,就被直接提拔為首輔或者次輔了。反而有些早早入閣,卻一直處於末位的那種閣臣,他們卻有很大機率,一直都是末位閣臣。
所以,現在已經強勢起來的沉思孝,他才不怕王家屏呢。
而且,沉思孝還想著自己也這麼年輕,若不是自己非翰林出身,說不定也有機會入閣呢。
所以,沉思孝也算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反正他現在已經位極人臣,按照非翰林不得入內閣的官場潛規則,他能做到六部尚書就已經算是頂到天了,他自然也就沒必要唯唯諾諾的做個泥菩薩了。
王家屏被沉思孝這一句懟的差點翻白眼,也幸好他養氣的工夫夠深,所以,王家屏也沒有當場惱羞成怒。
不過,王家屏沒反應,不代表其他人就沒反應。
一向與沉思孝不對付的吏部尚書孫丕揚出來說話了。
孫丕揚是西安府西安府耀州富平縣人,跟偉大領袖算老鄉。
但是,孫丕揚卻沒有傾向北臣的覺悟,思想上是跟一些南臣攪在一起的,隱隱的還有一些東林黨人的政治傾向。
不過,也不明顯,畢竟,東林黨的誕生也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其性質還是一個封建官僚團體的特徵,並不像齊黨,浙黨等以地域區分的一個朋黨組織。所以,孫丕揚有點東林黨人的特徵,也是很正常。
孫丕揚也是老資格的六部尚書了,而且資歷也是相當雄厚,朝廷六部,他先後擔任過戶部右侍郎,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三部的主要領導,在朝中也是相當人望深厚。
至於,一輩子未能入閣的原因,也和沉思孝一樣,是三甲出身的進士,沒有成為翰林清貴,所以,最高也就只能在六部打轉。
孫丕揚道:“大司空言過了。王閣老是內閣重臣。他豈會本末倒置?京師久雪不晴,實所罕見,本就異常,內閣認為是上天示警也是理所應當。況且,自皇上不臨早朝以來,大明各地的災禍明顯高於常年,此番京師久雪,就是上天預警。”
坐在高處的朱常洛眼神一眯,這個孫丕揚話裡有話啊。
轉眼間就把矛盾指向萬曆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