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的一聲可以用傳奇來形容。

他爸爸一生一世一雙人,到了也就只有一個張皇后一個老婆,所以他成了皇帝獨子,成了獨一無二的繼承者。

少年登基的他,不像他爸爸孝宗皇帝那樣從善如流,他總是會有一些離經叛道的想法。

而他的這些想法想實現,文官是不會答應的,所以,他的身邊就圍著一群太監,這幫太監中最出名的就莫過於的“立皇帝”劉瑾。

說到劉瑾,這個是個妙人。一個僥倖得勢的太監罷了,好好的伺候著皇帝貪點銀子不就行了。

可他偏偏對政治感興趣,一邊貪財,一邊竟然還夢想著改革政局。這不就是兩頭都想抓,兩頭都要空嗎?

於是,劉瑾就在段位不知道高了他多少身位的文官集團前涼涼了。最後,還落了一個凌遲處死的下場,簡直就是悲哀。

劉瑾涼涼了沒多久,作妖的正德皇帝正好又遇到了千載難逢的藩王造反事件(正德年間藩王造反兩次)。

這次造反的不是什麼沒有名氣的小王,而是大名鼎鼎的寧藩一脈!

這寧藩可是當初支援朱棣靖難的寧王一系,本來說好的,造反成功以後,天下一人一半。

結果,朱棣過客拆橋,翻臉不認賬。直接把身為塞王的寧王一系給弄到南昌去了。

被搬家到南昌的寧藩,過了多少代都還記著仇,覺得朱棣一脈欠了他們家的皇位。於是,就在正德皇帝倒行逆施的時候,他們覺得機會來,想要起來造反。

結果,遇到了千年一出的聖鬥士王陽明。王陽明三下五除二的就把寧王給抓了。

本來,在京城中聽到寧王造反,急吼吼的就要御駕親征,結果到了半路,正德皇帝就不高興了,因為寧王之亂已經被平了。

但是,這難不倒這位離經叛道喜歡作妖的個性皇帝,他立刻指使王陽明把寧王給放了,他要親自去抓。

這個操作可真是難為人了。

但是,畢竟在講究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的古代。王陽明只能照做了。

有了事情乾的正德皇帝,這下子又興奮起來了。

於是,又一場御駕親征平叛寧王的戲碼上演了。

作為,只能輸不能贏的悲情反派寧王朱宸濠,又一次屈辱的被抓了。

而這時候,完成了御駕親征平叛藩王之亂成就的正德皇帝,自然也不能就這樣的回到北京,他還想趁機在南方玩一玩,結果,這一玩就出事了,他竟然落水了。

雖然,當時沒被淹死,但是後來還是因為落水的後遺症死掉了。

因為,他這樣的下場,又沒有親兒子可用。所以,皇位就便宜給他堂弟朱厚熜了。

這位朱厚熜也是很妙人,被人成為道君皇帝。

政治手段也是相當的高超,而且手下也是能人輩出,可惜,太過痴迷成仙得道,對於治國這塊,壓根就不上心,唯一在乎的就是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位四十五年,和文官集團鬥智鬥勇,雖然達成了很多政治目的,但是對於治國安民這塊來說簡直可以用爛的一塌糊塗來形容,但是,這些也不能否定了嘉靖皇帝的能力。

畢竟,也是一位二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但是大權卻一直在自己手裡,而且身邊也沒養出一個權勢滔天的太監,可見,他的馭人之術是多麼的厲害。

到了,嘉靖皇帝的兒子隆慶皇帝之時,這時候,嘉靖朝的人才儲備實力也終於得到集中體現。

主導了北方開市,南方開關的高拱出場了。接著又是一位主導了一條鞭法的張居正出場了。

這兩位大拿,都是嘉靖皇帝培養的人才,在浩然如煙的歷史之中,也都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他們的這一筆雖然很漂亮,而其後的代價就是皇權的威嚴盡掃。

以至於,到了萬曆皇帝的時候,萬曆皇帝不管想幹什麼,都會有一幫文臣跟他對著幹,最後,萬曆皇帝只能破罐破摔,不上朝,不理政,不郊拜,直接在深宮中當宅男了。

對於,這樣的狀況,朱常洛是絕不允許他們繼續這樣下去的。

所以,朱常洛必須有意思的重塑皇帝權威,讓皇帝的權威成為這個國家說一不二的聲音,也只有如此,在以後的改革推行當中,朱常洛就可以省去很多耍嘴皮打口水戰的時間。

直接,依靠著自身絕對的權威,再加上自身絕對的實力,進行著他心中夢想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