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只有懼,沒有恩(第2/3頁)
章節報錯
眾所周知,穿越者都是有侵略性的,絕對不是什麼良善之輩的,即便是被美化的再好,那也改變不了穿越者視利益為根本的本質。
既然擔心豐臣秀吉不頂用,朱常洛肯定也要想別的方法,繼續維持著這場戰爭了。
於是,這才有了朱常洛今天在內閣與申時行和李成梁說的用間。
用間,這個想法絕對不是朱常洛臨時起意的想法。
在朝戰二次開始的時候,朱常洛就在想著用間的事情了。
只不過是因為戰爭狀態一直都不同平穩,再加上大明的情報機構停滯嚴重,根本沒有那種精通言語,善於隱藏的精英特工。
所以,用間的想法也只能在朱常洛的腦海裡想想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兩次的倭寇入朝作戰,給了朱常洛兩次機會了。
在第一次的時候,朱常洛就命魏忠賢安排人手潛伏在朝鮮各地,融入到當地人生活之中,學習朝鮮人的語言和生活習慣。
在第二次的時候,又因為倭寇大肆的掠奪朝鮮人口到倭國本島,這也使得大量的間諜種子被間接的帶到了倭國內部。
現在,經過了大半年的戰爭,這些被倭寇掠奪而走的朝鮮人也開始漸漸的融入到倭寇群體中去了。
雖然,他們還是會被島上的倭寇監控,但是,在日常生活方面,這些被掠奪的朝鮮人也還算是自由的。
他們被分配給豐臣秀吉之下的大名們作為奴隸生活著。
但是,他們的生命卻沒有被過多的威脅。
而島內的倭寇之所以會這麼“文明”的原因有二。
其一,倭國也屬於是東亞文化圈,他們受到唐宋儒家的思想影響甚深,尤其是倭國的貴族階級,他們經常的以用漢人之禮為榮。而且,他們還用唐宋時期漢字發明了本國的文字,所以,從文化根源上來說他們是東亞文化的從屬。對於,同樣是東亞文化圈裡的朝鮮人,他們自然也就容易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讓朝鮮人們在他們面前自卑起來。
其二,就是因為缺人。在古代勞動力是極具貴乏的,不管是漠北的遊牧民族還是中原的農耕文明,他們都是極度缺人的。即便是現在已經人數接近兩億的大明,依舊還是缺人的。
所以,為了彌補缺人帶來的問題,那些人數相對較少的民族和國家,他們常常喜歡乾的事情就是擄掠人口充實自身。
但是,倭寇又有和草原遊牧民族不一樣的地方。
草原遊牧民族在相互攻伐兼併的時候,他們會殺掉一些成年男子,只把婦女和孩子擄走,就是為了單純的擴充部落人口。但是,倭寇不同,倭寇他們什麼人都要,別看他們在海上作惡的時候是沒有下限,窮兇極惡的。
但是,在骨子裡,來自海上又資源貴乏的倭寇,卻又有極強的學習精神。
被他們擄到本島上的朝鮮人,他們不會輕易的殺害,反而是以學習的姿態,學習朝鮮人們的技能,從而充實本民族的技能。就像日本現在著名的陶瓷品牌有田燒的陶祖李參平,就是倭寇當年侵朝時擄走的陶工建立的。
可見,倭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民族。
他們一邊殘暴不仁,毫無人性。一邊又是放低姿態,努力學習。
如狼如狐,狡詐殘暴,同時又彬彬有禮,不恥下問,該認慫的時候一點也不含湖,說叫爸爸就叫爸爸。這樣的民族也難怪可以在近代史上攪動風雲。
真特麼是進化論上的一個奇蹟啊。
朱常洛最後留著申時行和李成梁又說了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是薊縣的事情。
薊縣人口不算太多,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裡可以說是北京的北大門都不為過。
所以,朝廷對薊縣的關注也是相當之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