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只是秦檜一個人,怎麼會有十二道金牌的事情呢?難道皇帝對秦檜言聽計從?倘若真的如此,秦檜豈不是有了改朝換代的能力,他做個曹操不好嗎?

顯然,這其中的爛事,是不足與外人道也的。而秦檜也必須承受卸磨殺驢的下場和遺臭萬年的結局!

所到底,這都是士大夫的劣根性在作祟。他們做起惡來,會被惡人恐怖一千倍一萬倍。

因為,他們做完惡後,還會透過寫史的方式將自己美化,將“惡人”惡化。

這其中最慘的也就莫過於曹化淳了。

當然,並不是現在的曹化淳,而是原本歷史時空裡的曹化淳。

原本歷史時空裡的曹化淳是真的慘。

他一心效忠大明皇室,因其知兵事,他被授予了總提督京營戎政之職,為大明訓練了最後一支直屬朝廷的強軍勇衛營。

這支軍隊在明末崇禎九年的時候,清軍入塞寇邊,曹化淳的勇衛營在戰事之中脫穎而出,首戰建功。

崇禎十年時,大明內部的起義軍進入河南,聲勢浩大。勇衛營請戰出征,連戰連捷,成為“剿寇”戰場上戰績最佳的軍隊。

崇禎十一年,清軍再次入塞。勇衛營北上抗清,在各部明軍紛紛避戰之時,一支獨秀,與清軍大戰於吳橋。

清軍入寇,起義軍復起。崇禎十二年,張獻忠重新起義,明軍在戰場上屢戰屢敗,連秦良玉的白桿兵也全軍覆沒。但勇衛營卻在豐邑坪大破羅汝才,成就了荊湖戰場上的第一功。

但是,越是如此,曹化淳所受到的攻擊就越多。

最後,在崇禎十二年的時候,曹化淳連上三疏,說自己病了,被迫告老還鄉。

但是,曹化淳的故事也並沒有因為他告老還鄉而結束。

就在清軍定鼎北京之後,曹化淳感念先帝之恩,他就對清帝上疏請求照料崇禎帝后陵寢。

本來這事,清帝已經允准。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曹化淳原來交好的文人和東林黨人們對他發起了進攻。

已經投降做了“清官”的順天府楊博,宛平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可是,曹化淳此時已經離開京師六年了啊。他怎麼可能來開北京的城門迎接闖賊入京呢?所以,顯然,這就是文人們的無恥誣告!

而實際上開北京城門迎接闖賊的,卻是當時崇禎皇帝的兵部尚書張縉彥。

在李自成大軍兵迫北京城下之日,張縉彥自忖大明朝已不可保,為了改換門庭,投靠新主子,命人開啟正陽門,迎接劉宗敏部入城。

這完全就是士大夫們自己乾的好事,但是,他們卻把這鍋甩到了一個已經離京六年的老太監身上,其無恥程度,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這也已至於曹化淳在臨死前寫下了一片著名的感懷詩。

詩云:

“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

“家居六載還遭謗,並信從前史不真。”

曹化淳的最大悲劇就是他低估了人性的無恥,高估了讀書人的底線。於是,就在他生命的之後盡頭,他也終於發出了自己的靈魂拷問——寫在紙上的歷史是真的嗎?

------題外話------

吼吼吼,,第一章到!!

今天必然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