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努爾哈赤入朝鮮(第2/3頁)
章節報錯
所以在事實上,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統之親,有點像中國先秦的春秋戰國一樣,天天的就幾家親戚打架,一打就是幾百年,最後還是楚國的外甥,趙國的人質,秦國的王子政,橫掃了六國把親戚們都弄死了才結束了分裂。
而努爾哈赤的祖先以及他的人生軌跡也差不多,他娶了葉赫那拉部落的女子,努爾哈赤的兒子黃臺吉(皇太極,這名字是乾隆給他祖宗起的名,厲害吧,曾曾曾孫子能給祖宗起名。)便是葉赫那拉氏(孟古)所生。
在原來的歷史時空裡到了大明萬曆四十六年,在大明朝的支援下,葉赫貝勒金臺石的兒子率軍進攻了努爾哈赤統治下的後金。
第二年正月,努爾哈赤便給予了狠狠的報復。同年,大明鑑於努爾哈赤太過於猖狂,東北各部幾乎都被他征服了,於是派遼東經略楊鎬率四路大軍前往剿滅。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薩爾滸大戰”。
這時候的葉赫部還是大明的好狗腿,他也參戰了,並且打算助明軍一臂之力。
結果薩爾滸一戰明軍大敗!
葉赫部見到明軍戰敗,慌忙撤退。這次大戰之後,大明喪師失地。為挽回遼東局勢,明朝派熊廷弼經略遼東。於是努爾哈赤調轉兵鋒,集中力量進攻葉赫。八月,努爾哈赤發下誓言:“不克葉赫,誓不回師!”率大軍徵葉赫部。
葉赫出戰不利,金臺石、布揚古分別固守東、西二城。努爾哈赤命後金軍隊掘地為穴,城牆倒塌,後金軍攻入城中。金臺石拒不投降,自焚而死。
布揚古見東城已破,孤城無援,在得到降後不殺的保證後,才盟畢出降。努爾哈赤為防止葉赫部東山再起,這次沒有履行諾言,殺了布揚古,葉赫部遂告滅亡。於是努爾哈赤將葉赫部的平民遷到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
據說就在他們被建州女人吞併的時候,葉赫部的族長布揚古還還留下了一個“詛咒”用來詛咒愛新覺羅氏,詛咒的內容是:“我葉赫那拉就算只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建州女真。”
因此,民間也一直流傳著葉赫那拉與愛新覺羅世代為仇的傳說,還有什麼清廷宮中后妃不選葉赫的祖制等等。
其實這就是荒誕無比的無稽之談,清朝的歷代皇帝都有姓葉赫那拉氏的嬪妃。清初的第一才子大詞人寫出“人生只若初見”的納蘭性德也是葉赫那拉氏之後。
而且,葉赫的子孫有不少在清朝廷位居要職。金臺吉的兒子德爾格勒,授佐領,予三等男爵;其弟尼雅哈,授佐領,予騎都尉世職;孫子南楚,任護軍統領,襲三等男爵。
尼雅哈的兒子明珠,就是那個《康熙王朝》裡一直跟索額圖對著幹的明珠,他還是康熙朝有名的權臣,由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後擢升為內務府總管,再授弘文院學士,又歷任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使、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後贈太子太傅,晉太子太師,可謂是權傾一時。
還有南楚的兒子穆佔率兵徵湖南,平雲南,後授正黃旗都統,列議政大臣。
不過,不可思議的是,清朝最終也確實亡於葉赫那拉氏之手。說出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慈善家”慈禧太后就是姓葉赫那拉氏,由於她的保守和固執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最終簽署清帝退位條約的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太后,也姓葉赫那拉。
所以說這個“詛咒”的威力是真的有點猛過頭了,竟然直接拉著一個輝煌幾千年的帝國掉進了深淵。
這次努爾哈赤請求出兵支援朝鮮,他的打的如意算盤就是大軍過境海西女真的地盤,順便把海西女真四部給收拾的。
但是,朱常洛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嗎?
現在,這是不可能的!
於是,就在努爾哈赤激動著機會來了的時候,宣旨的兵部的官員,又取出了一份旨意。
這份旨意的意思更加粗暴簡單,直接點名要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暫時規制在李如松旗下聽候差遣。
當,努爾哈赤聽到這句命令以後,他的臉都綠了。
在遼東他是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倆,他還是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輕重。畢竟,他現在能有現在的地位都是因為李成梁的默許和放縱才得來了。
雖然,現在李成梁被朝廷罷了官,去了職。但是他兒子李如松卻繼承了他的遼東總兵之職,如果,努爾哈赤這時候就急吼吼的跳反,不理會李如松的面子。
那麼,等著他的就是數萬裝備精良的遼東鐵騎的關懷和愛護了。
現在,這麼沉重的愛,努爾哈赤還是接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