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你加更啊的打賞鼓勵!!

感謝你家更啊、幻審、書友20181202131315579的月票支援!!

.........................

皇太子選妃的規格僅次於皇帝選妃。也是要進行全國海選的。

當然,這種海選可不是單單挑選相貌美麗的女子。明代選妃自有自己的套路和流程,這套路和流程與之前朝代的也都大差不差的,但是,每個朝代還是會有每個朝代的特色的。

就比如明代,有明一代的君主,除了建文皇帝和他親愛的叔叔永樂大帝的皇后是勳貴之女外,其他後面的皇帝們,他們的皇后幾乎都是出身平民。

這種情況的產生和大明的開國皇帝脫不了關係,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慾很強的皇帝,他不僅在政治上直接廢除了宰相制,集皇權與相權於一身。

就連外戚他也想盡辦法的去壓制,所以他就立下了一條規矩:“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皇帝、親王的妻子妃嬪都要選民間良家女子,其他的儘量不要選。

有了這句話的指示精神以後,明代後期的帝王們就得把太祖皇帝的話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去了,於是,慢慢的,明代的皇后們都開始出自民間了。

這樣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終明一代,聽說過宦官亂政,奸臣弄權,但就是沒有外戚擅權吧。

可見,這條制度還是有一定的先進性的,至少在保證政局穩定這一塊是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的。

不過,現在關於太子選妃的事情也只是放放風而已,畢竟朱元璋又規定了皇帝,親王的大婚年紀是到十五歲才舉行了。

現在朱常洛連虛加虛的才十三歲,距離十五歲還早著的。但是,即便如此,朱常洛的大婚程式也要啟動了。

畢竟,皇太子選老婆也是要進行全國海選的,要提前一到兩年準備的,不然真的到了結婚年齡才操辦,那豈不是要鬧笑話了?

於是,萬曆皇帝就下旨去內閣和禮部,讓他們開始籌劃皇太子大婚事宜,讓他們組織人手開始一場全國性的選美,哦不,是選妃。

內閣領到萬曆皇帝的旨意以後,也不敢怠慢,雖然大家習慣性的都喜歡反駁一下皇帝的意思,但是這事好像沒有理由,而且還要從速照辦。

於是,內閣開始擬旨頒佈天下,全國上下停止婚娶,等待選妃。然後再由朝廷派出太監到全國各地蒐羅良家女子,注意——良家女子的年齡須在13——16歲,而且只選出5000名來。

按照,萬曆年間大約一點二億到一點五億的人口估算,全國上下的女子大約有6000萬到7500萬人,除去老的小的醜的家室不合格的,大約還會有個一兩千萬人的樣子。

要從這一兩千萬人裡面挑出5000個人來,然後把這5000人送到京城來進行二輪面試,二輪面試相對簡單一點就是看長相,候選的秀女們在一塊劃定的場地裡,按年齡分組排隊,仍由宦官進行面試,根據高矮胖瘦的原則開始挑選。太高了不行,“矮冬瓜”也不要,瘦得皮包骨頭的也不行,胖成圓滾滾的也沒戲,總之就四個字——身材適中。這麼一選,5000人裡淘汰掉1000人,還剩下4000人備選。

想想看4000個老婆是不是很誇張,一人輪一天,十年也忙不過來呀,所以,還得接著面試,接著選。

三面的時候,開始看臉。秀女們仍舊是排列成隊,接受宦官們的察看。口、鼻、眼等五官,面板,頭髮、發音都在察看範圍內。長得醜肯定沒門兒,但長得太漂亮了也不行,也會遣送回籍。

女人在古代本就被視為“禍水”,若是生得太漂亮,勾引得皇帝沉迷於女色、不理朝政,那就誤國誤民了。所以,美女也不適合古代選妃。經過此輪淘汰,就剩下2000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