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上兵伐謀(第2/3頁)
章節報錯
身子不自覺的坐的筆直起來。
蘸了一點墨汁。
徐陽在潔白如雪的宣紙上緩緩寫下。
“濟南城,泗水城、兗州城、泰安城、淄川城。”
隨機徐陽用狼毫筆在後面四座城市的名字上輕輕劃了一筆。
墨汁散開,瞬間模糊了四城的名字。
只留下濟南城三個大字仍清晰可見。
路要一步步走,哪怕情況在危機,自己也不能自亂陣腳。
在徐陽心中,自亂陣腳與主動尋死無異。
北失南補也好,全面開戰也好,漢人最後的自留地也罷。
這些都不是他現在要考慮的。
擺在徐陽面前的只有濟南城這三個大字。
拿不下濟南城,一切多說無異。
徐陽提起狼毫筆,緩緩在濟南城三個大字下面用小楷寫下一句話。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總結下來便是最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藉謀略取得勝利。
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戰勝敵人。
谷薤再其次則使用武力擊敗敵軍。
最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徐陽看著自己書寫的這段話,腦海中不由得陷入沉思之中。
一開始他的想法是製造出新式火器,趁著雙方都在擴軍,先敵人一步將軍伍訓練出來。
然後依仗新式火器,火力壓制。為敵軍制造恐慌。
趁亂鼓動百姓開城門,以此達到破城的目的。
這個計劃嚴格來說執行起來難度並不大。
首先,這個時代的軍伍大部分都是五天一練,十五天一操。
平日裡就是保養盔甲武器,或者自行練習武藝,甚至還有人到軍營外去打零工。
沒辦法軍餉不夠,且還有將領剋扣,士卒們總要想辦法養家吧。
能做到三日一練,五日一操的便已經算得上是精銳了。
比如耿昌和畢如龍麾下精銳士卒基本都是三日一練,五日一操。
而飛虎軍執行的是每日一練,三日一操。所以,飛虎軍士卒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正因為如此,所以徐陽一開始才敢誇下海口一萬一千人拿下濟南城,打的就是練兵的時間差。
當然,飛虎軍之所以能夠每日一練,三日一操,主要原因還是飛虎軍伙食給的好,軍餉遠超其他軍伍且還能做到足額髮放。
總結下來就是飛虎軍捨得花錢。
讓士卒吃好喝好,給足軍餉的同時還解決士卒的後顧之憂家眷區。
都這樣了若還練不出精兵,徐陽還不如死了算了。
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