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董學孟、顏淇玉的打算(第2/3頁)
章節報錯
董學孟長年居於徂徠書院,從未見過徐陽,去哪兒知道徐陽的年紀。
董學孟轉頭看向顏淇玉。
顏淇玉快走幾步,走到老先生面前柔聲回答道:“回先生,徐將軍今年二十一二歲模樣。”
老先生緩緩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年紀能有如此筆意,倒也算得上是個天才。”
此言一出,一旁的董學孟瞬間滿臉震驚。
知父莫若子,他可是清楚的記得,自家父親這二十多年來只點評過一個人。
那便是耿昌耿大元帥,而父親給耿大元帥的評價也單單只是一個人才。
而現如今,父親卻對一個素未謀面之人評以天才,由此可見父親究竟是有多看好那徐陽。
董學孟不解的詢問道:“父親?”
老先生看了一眼董學孟反問道:“從這首詩詞與字跡上你能看出來什麼?”
董學孟沉思片刻後回答道:“但看詩詞,前三句彷如孩童嬉鬧的順口溜。”
“但這最後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確如畫龍點睛一般瞬間昇華了前三句原本只是如同順口溜般的境界。”
“使得整首本來看似已經樸實無華到極點的詩詞,在意境上,立刻峰迴路轉,變得妙趣橫生起來,隱約間甚至還融進了一絲奇妙的禪意。”
老先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那字意呢”
董學孟回答道:“這徐陽的書法,看似是模仿了諸位書法大家,但他卻能從其中開闢出自己的一條書法大道,單從這一點上,孩兒不如這徐陽。”
老先生點了點頭說道:“見字如見人,單單從書法一道上便能看出一二。”
“模仿王羲之等人的筆跡,能不被王羲之等人的名氣筆意所困,勇於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書法大道。”
“這樣的人,其內心一定堅毅無比。”
“而內心越是有大毅力之人,便越能做成一件事。”
董學孟聞言深深的點了點頭,父親所說與他心中所想一般無二。
老先生繼續開口說道:“走吧,此間甚是無趣。”
董學孟自無不可,將卷軸還與顏淇玉後笑著點了點頭。
轉手將自家老父親緩緩攙扶起來。
二人緩緩走向門口。
張安邦見董學孟即將離開,心中大喜,但面上仍恭敬道:“恭送董副帥!”
香茗館內其他達官貴人齊聲道:“恭送董副帥!”
董學孟頭也未回的攙扶著老父親踏出了香茗館大門。
待將老父親攙扶進馬車後董學孟便要親自為老父親駕車。
“孟兒。”老先生開口喊道。
“父親,孩兒在。”車下董學孟恭聲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