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熄滅了交戰中心的無數火把。

可很快戰火便被交戰雙方再度點燃。

火光中依稀可以看出一個巨大的包圍圈死死圍在一起。

在包圍圈的最中心有一杆大旗樹立,冷風吹過,呼呼作響。

那杆大旗正是泰安城耿昌的帥旗,也被稱之為大纛。

大纛下耿昌、畢如龍、耿蟬兒三人緊緊站在一起,在他們外圍,原本三千多的親衛軍。

此時僅僅只剩下了不足一千人。

餘者全部戰死在金軍彎刀、長槍之下,他們致死也從未言過一句投降。

僅剩的不足一千人此時哪怕渾身已然筋疲力盡,仍強打著精神奮勇作戰,他們決不允許耿昌死於自己之前。

在他們心中耿昌是一個合格的大帥,若不是他泰安城還被金軍走狗統治,那時的泰安人民能夠苟且偷生便算不錯了,如何會有現在的好日子。

完顏金洪的賞賜太過誘人,整個戰場半數以上的金軍全部湧了過來。

他們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他們只知道血不流乾、刀不離手!

比死更可怕的是金軍再度佔據泰安城、屠城!到了那時親朋好友,父母兒女又能逃的出幾人?

與其親眼見證慘劇發生,還不如誓死一戰,哪怕多殺一個金軍,到了下面至少有臉見自己的親朋好友、父母妻兒!

耿蟬兒與耿昌二人因拉弓射箭導致雙手無力的垂落,手臂的疼痛卻絲毫沒有掩蓋這父女二人心中的殺意。

二人雙眼死死盯著不遠處那些金軍,嗓子因連番廝殺與指揮作戰而沙啞。

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言放棄!

畢如龍比耿昌父女二人做的更加直接!手持長槍的畢如龍時不時的衝到最前鋒奮勇殺敵!

待體力將近之時再在親衛的保護下安全撤離。

畢如龍手握長槍的雙手不停的顫抖著,他苦笑一聲笑聲中充滿了悲涼。

他心知沒機會了,此生再也走不出這片戰場了!終究還是馬革裹屍還了!

而在金軍包圍圈最外圍,一支支趕來支援的泰安城兵馬正拼盡全力想要開啟包圍圈解救耿昌。

連番大戰下,眾人交戰雙方早已疲憊不堪,此刻全憑藉心中一股信念在支撐!

唯獨只有一人例外,那人正是泰安城的副帥張安國。

張安國親率一支親軍趕到包圍圈外,他咆哮者瘋狂指揮手下親軍撞陣!甚至多次親自下場廝殺!

在外人眼裡張安國可謂是對耿昌忠心耿耿,為了解救耿昌甚至不惜以身冒險。

唯獨只有那些對張安國忠心耿耿的親衛軍們才知道,就在支援耿昌的前一刻,一明一暗兩條軍令在張安國親衛軍中快速傳播。

其中一條軍令便是:“全力解救耿大元帥!”這條軍令在明。

單單看這條軍令,任誰都能看出張安國想要解救耿昌的決心。…

緊隨這條軍令而來的第二條暗令,就有些讓人琢磨不透了。

第二條軍令是一個暗令,所有深受張安國信任將領全部接到了。

那條暗令便是:“在解救耿大元帥的同時,注意保護好己身安全!”

在接到軍令的那一刻,這些深受張安國信任的將領紛紛找來自己最信任計程車卒親自耳提面授一番。

隨著兩條軍令的下達,張安國親衛軍看似在拼命廝殺!但若是有明眼人跳出戰局去看。

便能看到張安國親衛軍中至少有六成以上的人馬在出工不出力!

.............

夜色中包圍圈最外圍在不斷的拉扯,交戰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可在包圍圈最中心,那些耿昌的親衛軍卻在一個接一個倒下。

就在這時,三百騎飛快的從金軍大營奔來,交戰雙方誰都沒有在意這區區三百騎。

畢竟單單是在包圍圈這一地,雙方投入總兵力就已經超過了兩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