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命令士兵砍伐樹木搭建了四座“望樓”,顧名思義,望樓就是用於高空觀望偵察作業的軍用器械。

孫子云:“能臨敵變化者,謂之神。”也就是說,誰掌握了戰場上的資訊權,誰就取得了戰場的主動權。特別是對於攻城一方而言,要對被城牆阻隔的守城部隊有個全面及時的瞭解,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利用高空偵察設施來偵察敵情。

“望樓”一類的軍用設施,又有“櫓、飛樓、雲樓、巢車”等其他稱謂,只是形制稍有不同,但原理和功能都是一樣。

在攻打上郡城時,李由作為一軍統帥,特別是一線的軍事指揮官,要掌握第一手的戰場資訊,利用望樓車觀察戰情,是他經常要做的事情。

此外,為了跨越上郡城外寬大的護城河這頭一道障礙,李由還讓人還準備靈活機動的壕橋。

早在戰國時代,壕橋(又稱“飛江”或“飛橋”)已經成為攻城時軍隊必配的大型制式裝備,飛橋往往是兩層摺疊結構,用轉關(銷軸)連線,而轆轤(絞車)則利用繩索滑輪原理,控制延伸橋面的俯仰角度。

不過,這種壕橋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全是木結構,最怕火攻。

由於攻城最常採用的是“蟻附”戰術(士兵爬上城牆,直接進行攻擊),因此士兵進行攀牆作業的雲梯也就顯得必不可少了。

雲梯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11世紀時的西周時代,當時被稱作“鉤援”的雲梯就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士兵透過雲梯登上城樓,然後打下來,為下方的部隊開啟城門,再進行巷戰。

由於古代一直注重防守之法,佔有牆高城厚地理之便和戰具多樣的裝備優勢,若再加上組織得力的人和優勢,守禦一方往往可以被動地掌握著戰場主動權。

孫子兵法講的“最下攻城”,其實是建立在冷兵器時代進攻效率低下的客觀事實基礎上。

蒙恬作為抵禦了匈奴十幾年的老將,守城這一套是相當嫻熟。城牆上站滿了手持弓箭計程車兵,對著下方扛著雲梯的敵軍,以及用盾牌為他們擋箭的盾兵就是放箭,連瞄準都不用。

等到敵軍來到城池之下,搭建雲梯的時候,城樓上計程車兵就往下面婆滾油和金汁,滾油就是燒的滾燙的油,金汁名字好聽但是實際上是人和牲畜的五穀輪迴之物放在大鍋裡面煮開,這玩意潑到人就是一層皮,還會感染傷口,但是那味道也是相當牛,屬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個時候,輪迴者們的用處就有了,不敢正面交戰,躲城牆後面放箭會吧,往下面潑東西會吧,這些活就都給了殘餘的輪迴者軍團。

雲梯架好以後,關中軍團計程車兵開始踩著雲梯往上爬,長城軍團計程車兵無法用手掀翻梯子,於是用專門用來推翻飛梯的工具叉竿。

叉竿形狀與槍類似,槍頭兩邊開刃,一般長約兩丈。

當敵軍攀梯登城之時,守兵可以合數人之力,掀翻梯子。但是總有人能快速衝上來,這時候就是白刃戰的時候了。

長城軍團計程車兵在蒙恬,王離的率領下,一次又一次地把登上城樓的關中軍團士兵趕了下去,而李由也知道面對上郡城這種堅城,傷亡上在所難免的,同樣他也知道,傷亡再大也要打下來,否則就是萬劫不復。

僅僅打了三天,雙方死傷就超過了五萬人。李由也扛不住手下的壓力,暫停了攻城的命令,雙方陷入了僵持。

這三天裡,在上郡的輪迴者們也收到了支線任務的訊息,結果他們興高采烈,痛哭流涕的發現,關中軍團也是秦軍,他們根本獲得不了積分,他們感覺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意義。

也是在這三天,子嬰也放心了,他親眼看到了長城軍團的守城能力,再加上城內充足的糧食和軍備,他充滿了信心。特別是,蒙恬拍著胸脯告訴他,他們至少可以守三年,但是關中軍團能打三年嗎?勝利一點會是他們的!這一刻,子嬰感覺自己又行了!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李由已經損傷了五萬人馬了,但是還是對上郡城一籌莫展。他嘗試過各種方法,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戰國時期,墨子的弟子禽滑釐在與恩師的一次對話中,曾將當時主要的攻城方法總結為“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礮轀、軒車”共十二種。

這種分法主要是基於從戰鬥操作層面考慮應對之策而提出的,實戰中當然遠比這複雜得多,不過,要從戰術研究的層面考慮,除卻最基本的人海進攻戰術外,最常用、也最值得研究的三種攻城方法分別是水攻、土攻和火攻。

冷兵器時代,水大概是人類戰爭時可以方便借用的最強大的自然力量。

《孫子兵法火攻》中指出,“以水佐攻者強”。因此對於進攻一方,只要條件允許,水攻便是最常用的進攻手段。

水攻貌似簡單,其實是一種很先進的軍事進攻手段,因為這需要高水準的測量技術,測定地形,引導水性。“水攻”是個技術活兒,部隊需要配備識地理、懂水利、知天時的複合型工程人才,方可確保水攻的成功。

但是上郡城除了護城河之外就是傍邊的黃河了,這玩意要是給他決堤了,那就不是攻城,是同歸於盡了。

水攻不行,就換火攻,但是“火攻”,確切地講,應該是“火藥進攻”是成為攻城一方最重要的利器。

但是在火藥發明之前的現在,火攻的戰術運用,最多是以火箭或火炮的形式進行輔助進攻。

火箭是指用弓或弩發射縛有蒿茅、薪芻、膏油等易燃物,焚燒城樓上一切“可燔之物”;另一種則是用拋石機,將煙球、毒藥煙球等拋射到城中,其主要功效相當於現代戰場上的煙幕彈或毒氣彈。所以李由選擇了土攻。

與水攻的殘酷性、毀滅性和風險性相比,土攻倒是攻城將帥更願意採取的一種進攻辦法。

事實上,土攻也是軍事史上攻城一方採用最普遍、最實用、花樣最多的戰地進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