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差距(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邦的輪迴者大軍從城門魚貫而出,只是這支隊伍完全就不想是一支軍隊,反而充滿了散漫的感覺,就好像是一支要去郊遊,而不是去打仗的旅行團。
他們沒有盔甲,沒有武器,手上拿著各式各樣的鋤頭,鐮刀和斧頭,身上穿著灰色的麻布衣,頭上裹著一個頭巾,這就是一個劉邦大軍的標配。
反觀王坤這邊,不說輪迴者的新軍,楚軍的正規軍已經和秦國的軍隊沒有什麼區別了。
王坤的楚軍,裝備有堅實精密的金屬盔甲,在春秋以前戰士的護體裝置主要是皮甲,戰國時雖然出現了鐵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裝備。
《荀子·議兵》中就有“楚人鮫革,犀皮以為甲”的說法,表明戰國末期楚軍仍以皮甲為主。
相比之下,秦軍的裝備則有進一步的發展,全部都是金屬札葉製成的合甲,品類完備,製作精密。
甲衣由前甲(護胸腹)、後甲(護背腰)、披膊(肩甲)、盆領(護頸項)、臂甲(護臂)和手甲(護手)等部分組成,並因兵種、身份、戰鬥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步兵的前胸、後背和肩部易受傷害,其甲衣多由前甲、後甲和披膊等三部分合成。
王坤的楚軍裝備基本上都是步兵裝備,因為這些武器裝備原本就是秦朝朝廷發給嶺南軍團的。
嶺南多山,騎兵和車兵沒有用武之地,嶺南軍團基本上都是步兵,這也導致了王坤的楚軍能用的裝備也是步兵為主。
但是,他也有騎兵,這是項梁潛伏這麼多年默默發展的成果。
由他親自率領的楚王親衛軍,就是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部隊,騎兵必須便於騎射,其甲衣比較短小,長僅及腹,沒有披膊。
相比較於步兵較為雜亂的武器,騎兵手持長矛,腰間別著利劍,馬鞍上掛著勁弩。
馬鞍,馬蹄鐵和馬蹬是王坤作為輪迴者帶來的優勢了。
別的輪迴者還在苦哈哈地打工,可能連領導人的面都見不到,向提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意見很困難,但是王坤不一樣,他一聲令下,全會稽都發動了起來,成百上千的工匠連夜趕工,兩千套這些東西,五天就給他打造好了。
穿上了這些裝備的馬匹,能讓騎兵的靈活度翻上一番,就連韓信看了以後,都直呼內行!
步兵是楚軍的主要兵種,多是些勇敢健壯、力能踏張強弩計程車兵,他們都是經過一定嚴格訓練計程車卒。
楚軍步兵依武器裝備,分為輕裝步兵和重灌步兵。
輕裝步兵下穿鎧甲,持弓、弩等兵器,戰時居前排,以弓,弩放箭殺傷遠距離之敵;重灌步兵身著鎧甲,戰時先居輕裝步兵之後,待接近敵人時,以戈、矛、鉞、殳、鈹等長兵器與敵人拼殺。
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差距,軍隊的素質更是天差地別。
劉邦這邊的軍隊基本上都是輪迴者,特別是成為輪迴者之後,實力的提升帶來的是內心的膨脹,雖然到了這個世界,他們實力與平常人無異,但是你讓一個現代人和一個古代人去比令行禁止,那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上下尊卑這是禮法,哪怕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說法,但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敬畏還是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