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項羽在會稽起義,重建楚國,自號“楚王”,會稽全境皆反!

項羽佔領了會稽全境,並在會稽自立為“楚王”之後,天下震動,六國原貴族紛紛效仿。

原魏國人周市帶兵奪取魏國舊地,成功後,眾人擁戴周市做魏王,周巿不肯;齊、趙兩國派使者擁立周巿為魏王,周巿還是堅持拒絕。最後,周巿找到被秦朝貶為平民的原魏國寧陵君魏咎,立魏咎為王,周巿任相國,魏國復國,

齊國舊地狄縣,原齊國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榮,率領家奴,殺死縣令。田儋以自己是齊王同族,因此自立為齊王。之後田儋趁勢率領起義軍東進,奪取了齊國舊地,齊國復國。

陳縣人武臣自封為將軍,以邵騷為護軍,以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招募了3000兵士,北攻趙地。武臣自白馬渡過黃河,一路擴充軍隊,得兵數萬人,率軍攻佔趙地十餘城,並殺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攻下邯鄲後,武臣自立為趙王,並封陳餘為大jiang軍,封張耳為右丞相,而封邵騷為左丞相,趙國復國。

首任趙王武臣,聽從張耳、陳餘“不要西進攻秦,抓緊北略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的建議,派部將韓廣北略燕地。韓廣佔領燕國舊地後,在當地民眾的支援下恢復燕國。韓廣自立為燕王,燕國復國。

韓guo的諸公子中,以橫陽君韓成較為賢能,他自立為韓王,準備恢復韓guo舊地。一開始,韓王成率軍攻下了原韓地的數座城池,但旋即又被秦軍奪回。韓王只得在潁川郡一帶打游擊,韓guo也算復國。

至此六國舊貴族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天下大亂。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歷史當中本應該大放光彩的陳勝吳廣,也起義了。

只是他們的起義,沒了為公子扶蘇和燕國項燕報仇的旗幟,響應者寥寥無幾,很快就被地方軍撲滅了。

但是另外一個,本該在起義初期寂寂無名的人卻聲名鵲起,那就是劉邦,擁有十數萬輪迴者支援的劉邦,在沛縣起事,自號“沛公”,一躍成為了除了項羽之外,最強的造反勢力。

而王坤這邊呢,經過他一系列的騷操作,“始皇隕,大秦滅。大楚興,項羽王”這十二個打字被傳的神乎其神,人傳人傳的是越來越離譜,最後變成了項羽是老天爺不忍百姓受苦,派下來推翻秦朝,解救世人的。

這種說法居然還被大多數人接受,無數英雄好漢,平民百姓拖家帶口就往會稽趕,更有無數的人等著項羽帶兵打過來。

短短几天,王坤就擴軍了十萬之眾,他自封了楚王后,納虞姬為楚國王妃,拜叔父項梁為武信君,掌楚國兵馬;拜韓信為大jiang軍,代掌出征的兵馬;拜龍且為前軍將軍,負責先鋒軍;拜虞子期為後軍將軍,負責糧草武器運輸;拜項莊為中軍將軍,負責鎮守中軍;拜鍾離昧為左軍將軍,季布為右軍將軍。范增為楚國國相,張良為右尹,項伯為左尹,並在起事的十天之後,召開了慶功宴。

這天夜裡,王坤和虞姬坐在上首,左右兩邊坐滿了楚國的文武,就連孫藝帆等人也入座在內。

這幾天他們好不風光,邵囧被王坤封為新軍將軍,潘泰高和潘成漢兩兄弟給他當副手,負責統領選擇了項羽的輪迴者們,十二萬軍隊和數萬輪迴者大軍,讓王坤成為除了秦王朝之外,最強的勢力!

“諸位,如今會稽全境已被我等拿下,我們的第一個小目標已經達成,敬諸位!”王坤舉起了手中的酒杯一飲而盡。

“謝項王!”所有人都站起身,喝光了杯裡的酒。

“這大喜的日子,怎麼能有酒無舞?”項莊起身,對著王坤一拜,“項王,我願舞劍,為我楚國賀!”

“準!”王坤笑著對項莊點了點頭,說道。

這就是范增的計策,“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翻版,“項莊舞劍,意在張良”!

當日范增對著王坤提議,在起事結束之後,舉辦一次宴席,名義就是慶功宴。

在宴席之上,讓項莊舞劍,刺殺張良。畢竟張良和項伯兩人只是計劃,還沒實施,沒有理由對他們下手,硬是對他們下手也不是不行,但是這樣會讓人人自危,得不償失。

不如就讓項莊出手,造成失手錯殺的假象,一個剛加入,一點功勞都沒有,還和其他人都不熟的張良,死了就死了,難不成還會讓項莊給他償命不成?等到張良一死,項伯就不足為慮了。

王坤原本的打算是讓項伯和張良一起去死的,誰讓這倆情同手足,感情深厚呢?既然你項伯可以為了張良坑自己的大侄子,和他一起死也不過分吧?

但是范增卻勸他,如果在宴席上,項莊僅僅只是失手把張良刺死了,這還說得過去,稍微懲罰他一下,這事兒就算過去了,大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但是他要是把張良和項伯都殺了,這就太說不過去了,況且項伯還是他叔叔,在項家的地位也不低,也是有幾個親信的,到時候就麻煩了。

倒不如只殺了張良,卻把項伯囚禁起來,等過一段時間,再做打算。

雖然王坤總覺得范增這些話,有些故意針對張良的意思,畢竟同行是冤家嘛,張良這一來,不是搶他范增的飯碗嗎?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話很有道理,確實啊,失手殺了一個人,勉勉強強還能扯過去,兩次失手,殺了兩個人就離譜了,也不能安排別的人去對舞,否則就更明顯了。

王坤只能退而求其次,讓項莊只殺張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