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夫。”管理跟著趙家的隨從,謁見趙盾:“今日也是良辰吉日,所謂擇日不如撞日,不如今日親迎,今夜即可弄影庭前,琴瑟合韻,結兩姓之好。”

趙家姓贏,宋家姓子。管理提出要早日完婚。

……

然而管理沒有想到的是,趙家僕役,眼雖濁,耳清明,管理和公子卬在房中的耳語,盡收於底。

趙盾已經知道宋國發生了刻不容緩的動亂。

“使明公急,則得婿宋卿,使明公緩,則得婿宋公。明公不若效秦伯晉文之舊事。”在面見管理以前,提彌明陰惻惻地對趙盾獻計。

按照提彌明的說法,如果趙盾著急嫁女,得到的女婿是宋國的太傅,如果行緩兵之計,等杵臼被反賊圍攻致死,再承認女婿,派兵出救宋國,公子卬沒準就是下一任宋公。把女兒嫁給宋公的親兄弟和嫁給宋公本人,那可是天差地別。

提彌明趁機提出他的計劃,那就是效仿秦穆公。

當初秦穆公把女兒嫁給晉文公的時候,後者不過是一個流亡公子,等到重耳的哥哥晉惠公薨,再派兵東入晉國,扶立女婿重耳為一國之君。

“子瞻以我之見,猶古之君子,飽讀書中仁義,敦而不通權變。一旦果得明公之女,必討要錢糧、兵馬,以解宋公之厄。此時嫁女出兵,不啻於為他人作嫁,宋公杵臼何人,與我趙氏何干。

其人不死,與我無益,其人授首,與我有喜。

不若暫緩婚期,遷延日久,待國內有變,方以我晉室兵甲,攘除元兇,扶佳婿以為新主。屆時有婚姻之國為外援,明公不論是西制秦師,抑或是內壓異己,皆有大用。”

宋國人本來在諸候間就是痴呆好人、亂世聖母的形象,公子卬在祝壽那天,被韓厥咄咄逼人,也不惱,也不報復,修養實在了得,趙家主臣因此給他貼上了老實人的標籤。老實人家人被欺負,想的肯定不是等哥哥死了再搶君位,要是結婚了,跑到趙盾這邊軟磨硬泡,請求出兵,這兵是出還是不出呢?那棘手的就是趙盾了。

女婿的哥哥畢竟隔著一層,況且杵臼死了,趙家才能利益最大化。

趙盾點點頭,對提彌明的主意深以為然。既然計較已定,又閒扯了幾句:“噫噓唏,子瞻唯一的毛病就是太相信仁義了。不過敦仁君子也有敦仁君子的好處。子瞻果為宋公,我不必憂心晉惠公之事。”

哎呀,老實人當女婿也有一定的好處。當初晉惠公譎詐,秦穆公招他當女婿,秦國很快就被晉國坑得不要不要的,晉惠公本來許諾給秦穆公的酬勞,壓根就不兌現,還埋下了秦晉交惡的種子。

在趙盾看來公子卬有故君子之風,是絕對不會背叛他的。

……

管理儘快完婚的請求,遭到了趙盾的婉言拒絕,他隨便找了個理由:“你以為我是何人?我乃晉國執政卿,三軍統帥,我趙氏嫁閨女,豈可草草了事,如同那草芥黔首一般無二?

我必定廣發邀帖,傳之晉國上下纓冠之家,使聞。今日若婚,得賓客幾人?邀大夫幾人?

我原來以為,明日、後日可為佳期,但陪臣一一羅列賓客,廣發請帖,恐怕須以月餘時日,以使親朋故舊皆通音訊,遠來致賀。

你回去請公子卬再磨磨性子,耐心等我回音。”

管理回道館舍,向公子卬報告:

“這是託詞。趙家雖然早在晉國紮根,但除了趙衰一脈發跡,其他的都漸漸落寞了。趙衰的幾個兒子都住在都城,趙家的盟友,如先氏、韓氏、臾氏、荀氏等,也都在都城置業,發發請帖怎麼可能要一個月的時間。這趙大夫肚子裡賣的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