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劌疾聲反對道。

他說什麼也不肯把昔日鄰里的夥伴遺棄在漆黑的牢房,自己獨自一人逃往到鄰國去。

這其中有道德感情的約束,也有實際利益的考量。

“如果沒有友鄰結伴同行,夫以區區獨夫之力,即使孤身一人僥倖逃到曹國、衛國的郊隧,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這個年代,依舊是青銅器的時代。卑下的野人能夠賴以維生的農具,不過是木製的、石制的以及極少量青銅製造的工具。徒以如此簡陋的工具,在人生地不熟的條件下,墾殖百畝周制的荒地,那不得千難萬難。

要想散裝的小農經濟擁有單獨存活的機會,唯有等到鐵器的普及方有可能。在春秋這個對農戶相對不利的當口,野人們須團結在一起,結成一個緊密的小集體,互幫互助,協力開地,才能在陌生的荒地上紮下根基,開闢耕地。

“縱使我等少數人順利在異國他鄉找到水草肥美之地,沒有鄰里的相互看顧,十有八九會被異鄉人所欺侮,若非鄰人戮力同心,不知何年何歲得以棲身之所,獲取活命之糧。如果人數不足,與其亡逸,去賭那九死一生的希望,誠不如披髮入山,漁獵而生,或許還能過得更好。”

公子盻搖搖頭:“終不是穩妥安生之計。爾等沒有趁手的兵刃,遇到虎兕熊豺之類,十死無生罷了。”公子盻一邊嘆息,一邊從懷中掏出一把周刀,寒光熠熠,一看就知道是刺殺的利器。

“盻也沒有別的,如果諸君確有此意,盻這把祖傳的周刀,就供足下防身之用了。”

劌接過這把刀,一上手就愛不釋手,當下感激道:“公子如此待我等野人,真是至誠君子,我等真不知道如何報答。”

“哼!”突然,從屋子後面冒出一陣孩童發出的冷哼:“無膽鼠輩,焉能受我家寶刀。”

“你是何人?”劌心中彷彿被鋼針紮了一下,騰地跳起。

卻見屋子後面繞出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孩兒,唇齒皓白,眉目清秀,手裡捧著一本竹簡,髮式是垂髫狀,顯然是一個不曾進學的娃娃。

公子盻告罪道:“此,我家孫兒,姓子氏向名戌,不曾入大學,未受教化之育,故而不諳世事,言語輕佻,不甚衝撞了諸位,盻在此向諸位賠禮了,還望列位海涵。”

公子盻執禮甚眾,幾個青狀的野人也不好發作,與小孩子一般見識。

劌的臉上,不愉快的神情稍稍減退,公子盻就厲聲喝罵自己的嫡親孫子:“呔!你這個乳臭未乾的熊孩子胡謅些什麼,大人的事情,未進學的小孩子,哪裡曉得半分半毫?

快快到我跟前來,誠心與諸位好漢賠禮道歉,否則今天的飯食你是甭想吃了。”

“我偏不!這些人算什麼好漢,憑什麼要我道歉。我實話實說哪裡有錯。”向戌把小臉蛋兒往他處一別,兩手抱胸,滿臉的不服氣。

劌一聽,登時面色潮紅。

公子盻佯怒道:“你居然還自以為有道理起來了,看打!”他作勢要打,向戌就開始四處逃竄,口中不住解釋道:“祖父前日教我,人在野外遇到虎兕之類的兇獸,拋下同行的旅人,孤身逃跑是無濟於事的,天下洶洶,處處皆有猛獸,逃得出一隻虎口,焉知他日會不會有第二次險情。

今日把同伴餵了老虎,他日遇到老虎,抵抗的同伴就少了一個。

與其當初拋下同伴,不如趁著人數最多,力量最大的時候,返身與老虎搏鬥。勝則喜,敗亦無悔。

如今這些野人碰到了宋公的苛政,彷彿是一頭老虎,眼見著都要家破人亡,卻不思搏鬥,心有膽怯;他日漁獵為生,遇到老虎,必定互相出賣,沒有回身反顧之勇,必然一一淪為虎豹的盤中餐。

這把周刀是當初宋桓公親手賜予祖父的,祖父不把它贈予勇猛計程車人,卻給了將死的懦夫,簡直是暴殄天物。這樣的人若能成為好漢,那天下就沒有好漢了。”

好一陣伶牙俐齒,聽得劌羞愧難當,臉上顏色變換,喟然長嘆:“不想我空活了二十餘個春秋,竟然還不如一個黃口小兒,我又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

公子盻也不繼續表演捉孫子的戲碼了,他回頭看那野人。

劌自覺羞色難當,拔出周刀,抵住頸部的動脈,欲要自刎。

向戌舌燦蓮花,朗聲道:“引刀殺了自己,比之引刀向仇敵,哪個更難?”

“引刀向仇敵更難。”

“倘若爾等真為好漢,何不尋那昏君,加戮其身,一則報破家奪食之仇、囹圄受餓之辱,二則為國家清除一害?昔日宋殤公專意征伐,十年九戰,農事荒廢,百姓饑饉,民不聊生,浮言積於道路。華氏殺之,不曾有罪於國家,反而歷代富貴,遺澤後代。諸君何不效仿之?”

劌面色一喜,轉眼又悵然道:“宋公有甲士傍身,拱衛左右,如何得手?難矣。”

向戌獻言道:“予我周刀,童子教爾。”

劌把刀遞上,向戌用手中的竹簡,把周到捲入其中,作獻寶物狀,口中道:“不若藏兇器於竹簡,言有高人獻書於君,騙取宋公近身來看。”

接著,向戌把竹簡緩緩攤開,最後露出了周刀的鋒芒:“爾後開竹簡,書盡而刀獻,拾之而刺,昏君之首級可得也。”

向戌做出突擊的動作,劌彷彿看到了昏君死在了他的刀下。

“妙呀!”公子盻趁機幫腔道:“昏君一死,國內洶洶,社稷無主,盻乃桓公之後,公室之表,屆時桓族群起擁戴於我,我若為君,必為諸君平反。

如此昏君受戮,國除一害,號草之弊政消匿,牢獄之無辜得返,諸君可為功臣,受嘉獎於國家,勇武之名昭顯於青史。

一舉而四得,端得好計策。誠不愧是吾家麒麟兒。”

劌挺直了搖桿,彷彿心裡起了無盡的氣力:“我嘗為諸君殺彘,如此壯舉,劌願捨命行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