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倦怠(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子卬皺眉道:“我還想讓野人挖掘塘壩,如若遇澇期,可蓄水防洪,如若遇旱期,可哺幹苗。”塘壩也就是小型的水庫,公子卬現下條件不足,只能從小型做起,等到條件許可,還可以擴建,修成大壩,使得利用水利機械成為可能,進而可以做很多大專案。
另外大水庫也會進一步引發土壤鹽鹼化的危機,排鹼渠不一定洗得過來。公子卬腦子裡規劃的是先搞到鐵礦,然後再有鋼。有了鋼鐵,就可以打井,運用井灌井排的技術徹底杜絕鹽鹼化的潛在威脅。
“太傅!”管理大駭:“我們的糧食不多了啊?再這麼揮霍無度,糧倉就要見底了。”
“直臣放心,卬有辦法的。”公子卬草草敷衍了幾句,話題又回到了樊氏作坊。
“我覺得主要是工作效率提振不上去,樊氏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證。”公子卬道。
“太傅已經仁至義盡了啊?撥給的長狄,一應由太傅供應伙食,樊氏的吃食,也是太傅加倍供應。自古公食供,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太傅已經給了樊氏額定的食官,已經踐行了官府的義務了,樊氏也該履行他們的職責了,而不是鬧情緒,叫苦不迭。”管理力陳道。
“樊氏本來每月給官府的工作不會有如今這麼多的,原本他們早該完成任務,自己接下民間的工單,謀取外快了。
此番我們的的確確下達了超額指標,有情緒也在情理之間。故而因為情緒厭墮,效率不高也是無奈之事。為今之計,只有加派人力,多排程資源方可。”蕩虺覺得樊氏的壓力確實挺大,完成公子卬的任務,樊氏也損失不少,不可求全責備。
公子卬一聽,突然靈機一動。
“直臣,你是說我們給樊氏的待遇是定額的是吧?蕩虺你是說,樊氏還惦記著外快是嗎?”
見部下點頭,公子卬思忖道:“這不就和蘇聯的中央計劃經濟如出一轍嘛?”
國家根據需求分配資源,個人或者部門獲得的回報和付出的勞動並沒有直接關聯,人人為了不被炒魷魚而假裝認真工作,帶薪拉屎。而掌控公共部門的高層只能透過檢測計劃的分配和產出進行監控,從而計算出下一階段的資源、待遇的分配最佳化方案。
現在給予樊氏和錡氏的資源和待遇都是固定的,不論他們最終交出的答卷如何,公子卬已然把獎勵限定死了。雖然錡氏還在兢兢業業工作,但是樊氏業已開始磨洋工,甚至一哭二鬧三上吊了。
戰俘語言隔閡等問題兩家都有,為什麼樊氏偏偏克服不了呢?
這樣的計劃,只能讓資源愈發傾向於會哭會鬧會演故事,卻不會展現出績效優良的群體傾斜。
譬如說計劃產出龍骨水車一百架,實際產出卻只有五十架,於是蕩虺就籌劃著給予雙倍的人員編制和雙倍的物資傾斜來達到預期的效果。
錡氏忠心耿耿,能力突出,利用了有限的資源完成了最大的產出,如今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確保野人手裡的傢伙又多又耐用。
公子卬和管理注意到了這一點,而管理只當是尋常發揮,在後續的任務下達中,給予了錡氏更大的擔子。而樊氏的子弟更加“明智”,他們不思竭盡全力,而是選擇全力向上級展現情緒,質疑工作量的合理性,就能誘使蕩虺之類人的同理心,進而給予他們更高的待遇和便利,只要屆時完成了產量上的些許提升,蕩虺大概就會以為傾斜的資源,物有所值;樊氏子弟已然恭順、盡心竭力。
對長丘有利的情況不一定對樊氏有利。錡氏現在還沒有醒悟這個道理,等到他們也明白“按鬧分配”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後,為了家族生計,公子卬手下就會成為一堆演員,給他天天灌輸安徽鳳陽小村莊“一夜跨過溫飽線,三十年未過富裕坎”的騙術故事。
到時候,就不是誰工作賣力,分得最大的蛋糕,而是誰更能編故事,誰就能以最小的努力,獲取最大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