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樂豫(第2/2頁)
章節報錯
樂豫也沒想到自己隨口一扯,就是錦囊妙計,沾沾自喜:“某痴長年歲,為國分憂也是分內之事。”
看著樂豫的牛比都快吹上了天,又撇了撇表演慾十足的公子卬,公子江瞪大了雙眼,也看不出公子卬演這出雙簧,肚子裡賣的什麼藥。
“小子覺得,既然城內國人需要招攬,那城外軍營中的六百乘之兵,或許也有心懷不滿之輩。”公子卬眼角耷拉了下來,極似一個傻乎乎,需要提點的後輩晚生。
樂豫感覺靈光乍現,捻著髯,道:“孺子可教也。城外舉兵700乘,我們只要得到其中一半以上的支援,大計可成。戴族是宋戴公之後,實力最強,華氏五十乘、樂氏五十乘、老氏三十乘、皇甫氏五十乘。”
不愧是國防部長,大司馬,各部兵馬如數家珍,公子卬請了竹簡和筆墨,奮筆疾書。
“某是樂氏族長,樂氏之兵自然可以臨陣倒戈。華族族長華御事被罷官免職,心有憤懣,某有十成把握能說服華氏來投。”樂豫掰著手指算。
“那就有一百乘了。”公子江點點頭。
“桓族有向氏五十乘,魚氏三十乘,鱗氏五十乘,蕩氏五十乘,武族、穆族、襄族是公族中的小支,各擁三十乘。右師公子成、左師公孫友分掌五十乘,宋公領五十乘之貳廣。”這些公族,樂豫都沒有把握拉入自己的陣營,他怎麼算都還差一百七十乘的戰力方能與宋公分庭抗禮。
“我與蕩氏、武氏有故交,但是沒有把握說服他們。”杵臼弱弱地舉起手。
公子卬聞言,兩眼一亮。
“是了,後世記載公子成、公孫友、蕩氏和鱗氏在先太子和宋公御火併之後,仍然位列卿大夫,顯然此三氏要麼作壁上觀,要麼倒戈了,這是一百五十乘,而蕩氏和武族至死效忠後來的宋昭公,也就是公子杵臼,因此這兩支必定可以爭取一二。”
“我與仲兄可以往說蕩氏、武族。”公子卬主動請纓。
這個年代,沒有諸葛亮遊說東吳,也沒有蘇秦張儀合縱連橫,唯有燭之武退秦師一枝獨秀。公子卬相信自己讀過十幾年的書,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豐富了他遊說和詭辯的各種技巧,說服兩支本就心猿意馬的家族,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善。”
……
會議結束後,公子江悄悄把公子卬給拉到一邊。
“樂大夫鍛鍊兵甲、煽動國人的計策你怎麼不阻止呢?”公子江一改會上的老神在在,一臉急切地質問弟弟。
公子卬莞爾,道:“伯兄,你看城內的國人還剩哪些人?”
公子江答道:“青壯都在城外大營,城內不過老弱而已。”
“不錯,這些老弱自然不可能披掛上陣,樂大夫估計出門沒一個時辰就能醒悟過來,你我又何必點破呢?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你我兄弟三人加上樂大夫,核心骨幹了了缺人,在這個節骨眼上,更應該團結力量,而不是顯擺誰是聰明的,誰是傻瓜。咱們拉攏樂大夫,不是看他的計謀如何熟稔,而是看他對你的忠誠和支援。”
公子江撇了撇嘴巴,道:“他也不是很忠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