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告大司馬,軍械已然完備,弓箭、戰車、甲冑、旌旗、戈矛清點核對完畢,不曾有缺。”工正跪在樂豫的面前,雙手行禮,高高舉過頭頂。

“笙谷,你做的很好。”樂豫微微頷首,他對這個工正非常滿意,轉過身,對身邊的中年人柔聲道。

“車臣,這位是笙谷,老夫的屬官——工正。笙谷乃桓公之子——公子目夷的後裔,墨氏,名希音,字笙谷。他擅長木工與冶煉,深得前任司馬——公孫固的青睞,被簡拔為工正,至今已有五載。

五年前,公子成隨晉軍統帥先且居討伐秦國,輕取汪城,在彭衙城下,將秦軍邊卒一股聚殲,報了此前彭衙之敗的仇恨。汪城之戰,公子成在公孫固的力薦下,重用笙谷。他也不負眾望,立下赫赫大功。

笙谷伐木取材,修繕受損的戰車,打造攻城的軍械,晉宋聯軍攜器械之利,一戰拔汪城,後面就是追亡逐北的順風仗。晉國的最高統帥,中軍將,先且居在萬軍前,無不羨慕地讚揚他:‘果得此人,深溝填為平土,高壘亦作坦途。’足見笙谷之能。

笙谷自任職責以來,宋國的戰車多於戰馬,弓箭充盈武庫,甲冑多得人人雙甲,還尤有餘量。”

“真乃國之良材,世之賢能也。”中年人心悅誠服地行了個禮,“請受御之一拜。御學少而寡聞,微末之才,忝列少司馬之位,唯恐才具輕而不足以受重用,德行薄而不足以勝厚任。他日若有閒暇,還望工正不吝賜教。”

九尺五寸的身材,挺拔的軀幹,濃眉大眼,一張國字臉稜角分明。公子御是當今宋公的親弟弟,司馬樂豫的佐官,這年頭和後世不大一樣,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喚作公子的。

春秋的公子一定要是某任國君的親生兒子,公孫一定得是國君的孫兒。王姬誕下宋公王臣之後,次年又育有公子御,等到行了冠禮,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就給公子御取了字——車臣。

以公子之尊,折節下交於區區一個工正,墨希音忙不迭回禮。

“叔辯,軍隊是否集結完畢?士人、國人、野人、諸位公子、公孫可有人缺席?”樂豫又問他的校正狂狡。

“士民皆已編隊,只是少了三位公子。”狂狡一五一十地回話,他負責點卯,確認人員和馬匹。

“善。”樂豫捋著鬍鬚,平民階層計程車族都各就各位,就不必用穿箭貫耳的酷刑來懲治延誤軍機的兵員了。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三位缺席的公子只需要規勸就可以了。

“哪三位公子點卯不至?”樂豫面色不豫。

“公子鮑、公子杵臼、公子卬。”

狂狡的回答讓樂豫一陣汗顏。此次夏苗田獵,國君興致缺缺也就罷了,現在倒好了,三個國君的親生兒子都貨郎擺攤——撂挑子。

“什麼德行!國君三個兒子。”樂豫心裡抱怨道,“要是君位傳給這三個不肖子孫,上行下校,武備廢弛,國家還如何抵禦外辱?”

他的餘光瞟了一眼身畔的公子御,方寸之間,稍稍感到欣慰:“還好還有公子御或者太子可以繼承君位。”

宋國和春秋其他所有的諸侯都不同,其他國家的傳位傳統都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度,但是宋國是兄終弟及、父死子繼並行的。

也就是說哪天宋公駕鶴西去,他既可以讓弟弟繼位,也可以讓兒子繼位。

“叔辯,你去給士族分配戰車,馬匹;笙谷,你負責給步卒分發甲冑和兵器。”

“車臣。”樂豫轉而吩咐少司馬,“三位公子都是天潢貴胄,我不便出面。你是他們的叔叔,你可願意前去規勸他們?”

“諾。”

……

“籲!”御者駕馭著駟馬,載著公子御抵達了目的地。

“公子稍歇。”御者勒定馬身,輕盈地跳下戰車,拍了拍下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