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可是真的看出來,東北的物產極其豐富,縣令們各自琢磨著自己屬地的特產。

樹林中野生的木耳、松子,甚至還有林蛙,這些被縣令們看不上的東西,想不到都是李悅需要的。

對於林蛙,也就是普通百姓們口中的哈士蟆,李悅最清晰的記憶還還是小時候呢,那時雖然不多,可是也可以抓到拿來解饞,後來汙染愈發嚴重,江邊是很難看到了。

哈士蟆似乎除了皮和內臟,剩下的部位全都是寶,這東西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對於體弱多病、以及老人,有著很高的食補價值。

再說它體內的蛙油,在後世已經被世人證明,因為含有多種維生素,所以對一些病症有著很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也是一種可以用來養生、滋補的絕世珍品。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裡的資源同樣豐富,除了各種魚類之外,縣令們根本想不到,湖裡的蓮子、菱角,在李悅這裡也能賣錢,就連泥裡的蓮藕,這傢伙都不放過。

也不知道該說李悅是人傻錢多,還是該羨慕人家有點石成金的手段。

總之在座的縣令們很是高興,之前有些用來喂牲口的東西,如今可以換錢了,哪還管得人家怎麼處理呢。

為了能夠保證獲得利益,有人甚至主動提出,雙方應該簽訂契約,制定物品的具體價格,以免酒後誤事。

李悅想不到,這些人已經被自己刺激的失去了理智,扶余縣的繁華更是迷住他們眼睛,不求著一下子就能喝酒吃肉,哪怕是能喝點湯,就已經很滿足了。

看著手中一摞子的契約,李悅心裡樂開了花,自己成了原料收購商,經過加工之後再轉售出去。

如此一來,既解放了自己屬地的勞動力,又省去了大量的時間,同時又拉近了和眾人的關係,簡直成了綁在一塊的利益集團一樣。

在座的所有人,心情都美得不要不要的,眾人推杯換盞間,親密的像是一家人一樣。

不知不覺間,外面傳來一陣叫好之聲,有人看到楊義驚詫的神色,連忙懂事地向外看去,隨即眾人的目光也被轉移到窗外。

天色竟然已經黑了,不過半空中滿是喜慶的紅色,不知什麼時候大紅燈籠已經亮了起來,照得整個城都充滿了喜慶的光芒。

“大人,外面的戲臺上有伶人在唱戲,剛才是百姓們紛紛叫好呢。”

楊義臉上現出驚喜之色,想不到李悅準備的如此充分,竟然連戲班都已經事先邀請來,如此可見他對這次建城慶祝很是重視啊。

“我看大家已經酒足飯飽,不如咱們索性下樓聽曲消食如何?”

別說是楊義已經提議,有些人的心思早就飛到了樓下,渤海國處處效仿唐朝,儘管有些東西不啻於東施效顰,可依舊是難得一見。

尤其扶余府和契丹人接壤,更是很多事物的荒漠,如今有伶人唱戲,這些人根本坐不住了。

在眾人的簇擁下,李悅引領著楊義,從樓上來到街道,眼前的景象宛若是過年了一般熱鬧。

整條街道被大紅燈籠照得清清楚楚,衙門前的廣場人山人海,廣場中央佇立起一座高臺,儘管臺上唱的咿咿呀呀,可是臺下的眾人依舊一副陶醉的模樣。

李悅早有準備,吩咐人在前面開道,百姓們看到李悅前來,沒有任何的不悅之色,反倒是一個個顯露出感激。

一路前行,眾百姓無不作揖行禮,看眾人的表情,無一不是發自內心,顯然是很受百姓們的愛戴。

楊義等人見狀,一個個或是嫉妒、或是羨慕,哪見過自己治下的百姓有這樣的舉動,要麼是嚇得像鵪鶉一樣,要麼是在背後咒罵。

戲臺下面,佈置了一排椅子,縣令夫人和小姐們早就坐在了上面,每個人都聽得如痴如醉的模樣,渾然不知道自家的夫君、父親已經到了身後。

眾縣令有些好奇,座位之間明顯有些間隔,似乎是按照人口的多少來佈置的,如此一來倒是方便自家人說話,同時又保護了隱私。

“老爺,您怎麼才來啊,可真是急死我了。”

類似的話語,從各位夫人的口中傳出,夫妻二人無不竊竊私語,每個縣令的臉上都露出了震驚的神色。

“只是那一小瓶的什麼香水,就要賣兩三百貫錢?這個李悅是不是瘋了啊?”

“你懂什麼。我們女人打扮,還不是為了你們男人的臉面。別家的縣令夫人都有,你就不嫌丟人嘛。”

隨著一陣交談,縣令們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紛紛露出破釜沉舟之色,而換來的卻是夫人眉開眼笑,以及對夫君的小幅度親暱。

臺上一曲唱完,李悅知道時機已到,悄悄向手下吩咐了一句,隨即對方走進戲臺之後。

沒過一會,臺上出現一位妙齡少女,露出喜悅和羞澀兼伴的表情,像是在等待著什麼人一樣。

僅僅過了片刻,從戲臺另一側,出現一個身著樸素的青壯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