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智慧和心機(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悅等人向縣衙走著,短短几十丈的路程,竟然走了一盞茶的工夫,災荒讓所有人把希望都寄託在今年,同樣寄託在李悅的身上。
如今站在縣衙門前,李悅的心情已然不同,內心充滿了激動,面對一雙雙期盼的眼睛,同時也感受到無盡的壓力。
李悅深深鞠了一個躬,飽含誠懇地說道:“請諸位稍等片刻,等小弟換上官服、請出聖旨,完成冊封儀式之後,定然會和大家詳細交談一番。”
這一段話,昨天學的磕磕巴巴,想不到今天竟然完整的表達出來,讓李悅深感納悶的同時,也暗暗有些得意。
看著對方還算完美的表現,楊禮暗自點了點,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官府很少給予他們尊重,李悅來這麼一出,很容易就收買到了民心。
之所以要進行冊封儀式,是讓百姓們知道、並且信服,李悅的官是因為之前的功勞,而並非是子承父業。
幾個人設想的不錯,騙騙普通的百姓罷了,卻是騙不了何皇后等人,尤其是聽說還要舉行冊封儀式,連侍女和侍衛都笑得前仰後合。
“娘,這個李悅簡直就是個官迷,他也就是糊弄一下這些愚民啊。一個小小的九品縣令,哪會由皇帝親自冊封,恐怕就連聖旨都是假的吧。”
說到這裡,李裕微微一愣,不禁悠悠地開口說道:“這個李悅真是膽大包天,居然也敢假傳聖旨。孩兒、孩兒自愧不如。”
何皇后暗暗點了點頭,對兒子說道:“我兒今日能正視他人的優點,已經是極大的進步。那李悅的確讓人佩服,小小年紀能考慮如此周詳,或許是有人在背後輔佐才是。”
“不過,在此窮鄉僻壤倒是無妨,一旦傳到上官的耳朵裡,恐怕會是帶來一場災禍啊!”
以何皇后的財勢,隨便拿出一個簪子都能買下整座客棧,自從來到這裡,客棧的二樓儼然變成了行宮。
站在視窗處向遠望去,正好看到李悅身著淺青色的官袍,面向著案几點燃香燭。
儀式莊嚴而肅穆,李悅一絲不苟的按照步驟執行著,與其說是一場儀式,不如說是李悅心態的一場蛻變。
上一世的他活得稀裡糊塗,到了這裡之後,雖然參與了許多事件,可是始終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對待世事。
如今身份的轉變,使得他完全融入到這個世界,看待問題的視角,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縣衙門前人山人海,無論是本地的居民,還是外來的流民,紛紛注視著李悅,期待著他宣佈訊息。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百姓們來說,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
本地的居民希望獲知官府輔助農耕,而流民則是希望找到一份活計,除了餬口以外,最好能積攢到足夠返鄉的盤纏。
“大家好,我是李悅。從今天起,我就是咱們縣城的縣令。與其說是父母官,不如說我是一隻領頭羊,以後還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吃到豐美的鮮草,才能抵禦兇狠的惡狼……”
李悅終於找到了狀態,第一次演講居然就可以侃侃而談,聽得楊禮卻是氣急敗壞。
“昨天白教他說的那些話了,算是對牛彈琴了。你聽聽,他說的都是些什麼。”
方平眨了眨眼睛,不知道楊禮為什麼生氣。
“楊公,我覺得公子講得挺好。起碼我這個大老粗能聽的懂。”
楊禮的眉頭微微舒展,一個縣令、一個讀書人,自降身份的和百姓稱兄道弟,實在是有失體統。
可是現在看來,效果卻是不錯。百姓們聽的兩眼放光,每個人都聚精會神。
尤其是針對流民,只有貴籍和良籍的舉措,讓一部分人頓時驚呼。
在唐國,除了以上兩種戶籍,還有商籍、賤籍、奴籍。
也就是說以上三種人,只要在扶余縣落戶,就可以擺脫原來的身份,再也不會因為這個受人歧視。
本地居民倒是沒什麼反應,對於流民來說,尤其本身在唐國便是良籍的百姓,在這裡建立戶口,便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身份和土地。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看還是算了。再怎麼說這裡也唐國的屬國,老子為了活命出來討生活,已經是夠丟人了的了,要是在這裡落戶,豈不是連祖宗的臉都丟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