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胡人這時也不叫了,爬起來頭也不回的向城外跑去,就連沿路的百姓打罵,也不敢還一下手。

短暫的插曲結束,登記繼續進行,相比剛才百姓更加的踴躍,李悅之前的舉動,再次獲得大量的好感。

一部分唐人還在猶豫、觀望,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李悅決定再加一把火。

“各位鄉親父老,本官鄭重宣佈:除去商籍百姓,但凡是我扶余縣的子民,家中有7歲以上孩童、不論男女,以後都可以免費進入縣城的學堂。”

話音剛剛落下,整個縣城都炸開鍋。

在這個時代,可以讀書是家境的體現,識文斷字更是身份象徵,會寫自己的名字,都讓人羨慕。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一家人能吃飽、穿暖,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哪還有閒錢供孩子讀書。

更不要說筆墨紙硯,這些讀書的必需品,哪裡是一個普通家庭負擔的起的。

不過這位大人的規定也是怪了,明明商人是城裡最有錢的人,可為什麼唯獨不收他們的子弟,難道說是另有安排?

“大人,您說的可是真的?老漢祖祖輩輩都是農戶,我的孩子可以當讀書人了?”

“大人,我們靺鞨人的子孫,是不是也可以免費進入學堂啊?”

不止唐人,就連城中的胡人,也全都不敢相信。

“都一樣,只要是有了扶余縣的戶籍,你們的子孫就可以進入學堂,而且不會向你們收一文錢。”

李悅有信心,只要事情真的實現,這些百姓一定會產生絕對的歸屬感。

雖然自己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可是起碼小學的知識不用發愁,再加上有自己的妹妹,他有信心辦起一個學堂。

“老頭子為了子孫,豁出去這張老臉了。列祖列宗在上,子孫不孝了。”

一時間,不知道又多少人跪在地上痛哭,只是不知是高興過度,還是悲傷至極。

隊伍繼續擴大,進入的流民不在少數,這種改變命運的機會,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大人,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呢,是不是也可以進入學堂啊?”

看得出來,免費學堂這個辦法,讓更多的人動心,甚至開始主動提出問題。

李悅耐心地說道:“本官打算,只要是7到18歲都可以進入學堂,至於18歲以上的男子,本官建議去往邊關,這樣既可以鍛鍊體魄,又能給家裡省下糧食。”

又是一項驚人的舉措,不少的壯年男子甚至兩眼放光。

目前實行府兵制度,百姓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為國家打仗甚至還要自備糧食物資。

邊關雖說危險了一些,可是一來可以為家裡省下一份糧食,二來也是當今出人頭地的一條出路。

“至於詳細的條件,方校尉會向大家告知。”

塔虎寨準備擴建,目前的兵士數量顯然不夠,尤其是一切都打算自給自足,安置流民也多了一個辦法。

看著意氣風發的李悅,朝氣蓬勃的縣城,何皇后的心裡掀起了滔天巨浪。

不說他做的這些合不合規矩,只是估算需要花費的錢糧,就不是一個小的數目。

一件件事疊加在一起,讓何皇后更加對李悅好奇了。

直到天色漸暗,人群才慢慢散去,已經辦理好戶籍的人興高采烈,沒有辦理的垂頭喪氣,心裡暗暗打算明天一定要起早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