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迎新舞會結束後,第二天依然是迎新周。

然後也沒有課外活動,清晨和輔導員見面,上午聽講座,下午參觀學校機構,晚上還是各種舞會、聚會、兄弟會的活動。

這些活動,是讓卞輕洛這一群新生感受大學氣氛,為大學生活做鋪墊;

也是讓已畢業校友充分感受到確實是回家了,從而心甘情願地為學校捐款。這一週結束之後,最後的一個大型正式舞會,就是返校舞會。

&n國最用功、最不愛派對的,但哈佛學生知道那只是說說而已,誰不愛派對誰不愛玩耍,只是時機不對而已。

在返校節上,每天晚上的小舞會,都是學生們狂歡的場所,那種瘋狂,卞輕洛只覺得比電影上看到的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

等返校節結束之後,該玩的玩過了,學生們就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然後靜靜等待下一次狂歡的時刻,比如萬聖節、感恩節或者聖誕節。

事實上,大一一整年都感覺像是一場連續不斷的迎新活動,因為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讓大家加深相互認識。

每個宿舍單元幾週一次的小聚也加強了宿舍圈的集體認同感。

自從第一天晚上,李安琪跟卞輕洛三人鬧得很不愉快,之後的宿舍行動,李安琪能不參加都儘量不參加了。

每一棟樓都有兩個“舍監”(Master——一個哈佛終生教授及其伴侶。

卞輕洛她們的“舍監”是裡諾·培爾堤萊和他的夫人安娜·本斯特德。

裡諾是一個義大利人,他是Y大利文學的教授,五十多歲的年齡,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充滿熱情和和善;

妻子安娜是Y國人,在波士頓一家廣播電臺工作。

新生報到才幾天,裡諾已經記住了整整100個新加入宿舍學生的名字和麵孔。

正因為這樣,每次她們晚上回來時,,裡諾都會站在入口處,一個個叫出她們的名字,熱情地迎接她們。

卞輕洛自己就能感覺到這個住宿系統的魅力在於,它讓學生們對自己的宿舍樓產生強烈的認同感。

裡諾和安娜就住在深紅樓旁邊的一棟小樓裡,在那裡經常舉行美妙的茶會。

夫妻兩會精心準備豐盛的甜點蛋糕和咖啡飲料,然後邀請學生一起去參加茶會。

樓裡也有一群跟卞輕洛她們住在一起的導師(LiveinTutors,他們通常是哈佛各個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

導師的職責在於給予卞輕洛她們關於本科學習、申請研究生和找工作的建議和指導。

假如學生準備本科畢業後,申請法學院的研究生專案,學生就可以尋求法律預科的導師;

如果學生想去申請一份在F國實習的資助,學生就會去找助學金導師。

這些導師也是學生們的朋友——打架經常一起在餐廳裡用餐。

剛開始,因為宿舍四個人每次出現都只是三個人,裡諾還找過卞輕洛幾人談話,意思就是要跟同一個宿舍的同學相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