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保羅點點頭,非常隨意地:“很顯然,大多數人把它看成MIT的標誌性建築,但在我看來,威廉·伯斯沃茨只是復原古希臘的風格,非常一般。”

卞輕洛笑了笑,道:“不是你的菜,但還是有人熱衷於復古風的。”

大穹頂原本就是以哥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為原型設計的仿羅馬萬神殿式建築,確實不算是有新意。

這些話發在網上肯定會遭到無數人抨擊,比如等你成為了這樣的大師再來評價吧。

不過,在歐美的教育體系裡,最多的不是教給學生對與錯,而是讓學生思考,提出不同見解,也就是“創造性教育”。

卞輕洛她們老師還佈置過批判《獨立宣言》的作業呢!

在他們看來這只是個人喜好,質疑“權威”不需要大膽,每個人都有不的權利。

“是的,我不喜歡緬懷過去,他們太過追求歷史底蘊了,我喜歡探索未來,就像科技廣場。”保羅指了指另一個方位。

“嘿,女孩,你似乎有點研究,你喜歡建築?”保羅問道。

前面的李柏忽然回頭插話道:“她喜歡畫畫,畫建築,也是一種喜歡吧。”

王喆嶸也笑了起來:“還有搭積木,也算是建築。”

卞輕洛白了他們一眼。

保羅擊掌而笑,熱情地道:“女孩,你非常棒,這當然也是一種建築設計。”

保羅主修室內設計,對建築設計當然也要涉及,接下來他給她們介紹了MIT各種建築物的設計和由來,還有發生的一些惡作劇,卞輕洛她們好像看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麻省理工。

MIT不愧是全美最會惡作劇的學校,比如94年MIT的學生就把警車送上大圓頂,後來還惡作劇過學校新上任的副校長,把副校長辦公室給整沒了。

這群奇才不光整自己學校,還整別的學校。

比如MIT非常熱衷於和它的死對頭哈佛互黑。

00年,MIT在哈佛和耶魯的球賽前一晚潛入哈佛,給橄欖球場底下埋入了480英尺長的小火箭控制線。第二天MIT在比賽中發射了一支小火箭,在球場上空噴射出MIT字樣的煙花。

可憐的耶魯也被間接傷害,第二天波士頓媒體的新聞頭條都是“MIT隊得分1,哈佛耶魯隊零光蛋”。

MIT和哈佛更是有一段長達幾十年激情四射的恩怨情仇。

保羅道這些他們MIT的光輝惡作劇史,滿臉放光,連下巴上幾根稀疏的金色鬍子彷彿都倍感榮耀,恨不得自己也能親身上陣。

卞輕洛她們參觀了一上午MIT的校園,下午開始進行遊學的課程,由MIT的學長學姐給他們上一些專業的基礎課,比如男生們心心念唸的計算機課,體驗一些軟體網頁設計的具體流程。

卞輕洛對這些基礎的計算機課程沒多大興趣,就是簡單的用各種語言編寫一個“loworld”。。

男生們大多都非常感興趣,有一位學長用自己團隊正在編寫的遊戲程式碼給她們演示了一下游戲介面是如何被編譯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