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燕山分局,週五下午。

24歲的刑偵支隊支隊長,正科級警官,授予三級警監。

鄭華峰的履歷叫人嫉妒。

16歲考入華國人民公安大學,刑事科學技術學院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

大四實習時被當時任市公安局刑偵大隊長的潘古挑中——

大隊長潘古,那可是華國警界公認的神探級人物,任職刑偵大隊長期間,破案率百分之百,簡直就是警界的神話。

潘古帶的刑偵大隊個個都是精英,沒在警界摸爬滾打數年是絕對進不去的。

鄭華峰就是那個特例,他在實習期的出色表現,他在破案方面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很有創新精神,能夠根據一點點的蛛絲馬跡就獲得很多破案的重要線索。

另外,鄭華峰對於犯罪心理學的研究讓他能夠對罪犯的犯罪心理有非常精準的評估。

如此出色的個人能力,讓鄭華峰在同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還未正式畢業,已經獲得潘古的青眼,正式加入刑偵大隊。

在博古手下的兩年時間,屢破大案要案,功勳章裝滿了一面櫃子。

前途似錦的警界新星,遇上了職業生涯中的第一道坎。

22歲的鄭華峰,因為不滿上頭對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與同事動了手,背了處分······

鄭父藉著機會把兒子派去了基層,正好響應上級的“基層組織建設”倡議,從底層幹起。

鄭華峰各方面表現出來的優秀,上面的領導也很看好他關心他,不想一個好好的苗子長歪,直接籤的調令。

年輕人一直順風順水,不一定是好事。

鄭父在官場縱橫三十年,早看出來鄭華峰年輕氣盛,需要沉澱。

一味的在頂層飄著,這對他未來的發展非常不利。

兩年的基層歷練,讓鄭華峰多了一些沉穩和城府,做事更多了一些圓滑,這是鄭父樂於見到的。

鄭華峰下放基層期間表現也非常優秀,屢破大案要案,榮獲省公安廳“一等功”表彰和“十大標兵”等等榮譽。

三個月前,鄭父接到兒子的電話,父子兩深談了一次——

“兒子啊,你幹警察也有四年多時間了,你也見過許多黑暗的東西······很多時候滿腔熱血並不能讓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警察······並不是永遠都代表著正義,警察僅僅只是維護警隊的形象與法律的尊嚴而已。

而這個世界上,常常有更多的法律無法懲戒的罪惡,有時候,為了所謂的法律,甚至還不得不維護那些。”

他擔心的正是這一點,他的兒子他最清楚不過,他不僅做不到,還有可能會做出更加激進的事。他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維護了正義,而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

鄭父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只是童話故事裡的,而真正的生活要殘酷很多。

但即使是這樣,我也希望你依然不忘初心,要做一個向善的人,不為其他,為了咱們的責任和抱負。

爸爸想要你記住最最重要的一點——在其位謀其職!

華國是個法制的國度,不需要以武犯禁的俠者。

兒子,我知道你是一個是非觀念很強的人,但是有時候我們的妥協只是為了更好的嚮往正義……”。

電話另一頭的鄭華峰久久地沉默,“······爸,我會好好想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