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重生回小時候,從二十八歲回到了六歲,一九九七年一月十五日,陰天正好就是臘八。

前幾天受傷的事情上輩子也發生過,只是那個時候年齡小不記事,七八歲之前的很多事都不記得了。

還是長大了之後聽過父母提過一些小時候的事依稀有點印象。

卞輕輕坐在床上,心中激盪久久不能平復,回想起上輩子爸媽和大哥二哥的遭遇,心裡是一陣一陣的酸澀和懊悔。

老天讓我重生回去,這次再也不是曾經那個懵懵懂懂,沒見識的鄉下學生,很多事很多機會都可以好好籌劃,為家裡選一條平坦大道。

讓爸媽不用累垮了身體,早早離世,大哥的婚姻不幸也可以避開,二哥也不用放棄求學機會,可以追尋自己的夢想,自己也可以擁有更好的人生。

卞老頭那輩開始落戶下楊村,是村裡為數不多的幾個外來戶之一,這裡的村民幾輩子基本都是靠種田為生計來源。

村子裡一直很貧窮也很閉塞,絕大多數村民連縣城都沒去過,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十幾里路之外的吳彎鎮和朱彎鎮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看天吃飯。

上輩子爸媽吃夠了文化不高的虧,一直很重視他們兄妹三個的教育,農家子弟唯一跳出農門的機會就是考上大學。

因為家裡要同時供三個孩子上學負擔很重,九十時代末到零幾年,小學初中高中的收費非常高的。

對以種田為收入來源的農村家庭來說更是非常沉重的負擔。

卞輕輕家裡是常年有外債的,那個時候基本上家家都有外債。

卞輕輕爺爺卞秀頂是距離下楊村三里路的卞家村人,奶奶蔡新花是鄰省蘇省江安市人,經親戚介紹嫁來了安省。

卞老頭和蔡老太結婚後落戶了下楊村,生了三子一女,小女兒小時候出意外沒養住。

老大卞長金,媳婦郭雲繡,生了兩子一女,卞大軍和卞愛軍相差一歲,已經上小學,小女兒卞輕輕今年6歲;

老二卞長銀,因為個子矮小,長相一般,家裡排行老二,不得老兩口重視,出了名的油頭子,一直不好娶媳婦,前幾年招給人家當了上門女婿;

老三卞長銅,最是嘴甜心滑,最愛投機取巧。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疼么兒,卞老三是卞老頭和蔡老太老兩口的心頭肉,好東西都要撈給么兒的,一直跟著么兒過。

卞長金兩口子結婚後,前幾年沒分家,農村的一般習俗都是父母跟長子過,卞長金兩口子也一直以為卞家會按照慣例,老兩口跟著老大過。

卞長金夫妻兩都是幹活的好手,能吃苦肯吃苦,下楊村分田按照人頭每人分2畝5分田。

這點田地根本不夠養活一個人,紅旗大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允許各個村分割槽利用人力自由開荒,開荒的田地記在村民自己名下。

夫妻兩幾年間用一雙手一把鐵鍬開荒將近30畝地,加上隊裡分的20多畝地,近55畝地,種好了能收不少糧食,養活一家老小還有的結餘。

夫妻兩墾荒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全村數一數二的能幹,家裡也沒有耽誤生娃任務,三年抱兩,原本以為第二個是女孩,湊個好字就不生了,結果又是個臭小子。

老卞家陽盛陰衰三代沒有一個女娃,卞小二卞愛軍生下來又趕上農忙,可憐巴巴沒人看顧,在家裡睡了6個月羅窩,屁股都睡爛了。

因為這件事,夫妻兩對卞小二非常內疚,後來一直多疼些。

隔了一年半終於生了個女兒,兒女雙全,夫妻兩十分高興,給親戚朋友發了不少紅雞蛋,據說農村生女兒一般不受重視,從沒有發過紅雞蛋的。

兒女雙全,卞長金夫妻兩圓滿了,再等兩年替卞老三娶了媳婦,再分出去,夫妻兩有40來畝地,老兩口五十來歲,這個年紀在農村也能幹的動農活。

夫妻兩打算趁孩子都還小,多種田多收糧,攢點錢,正好孩子到了入學年級,也能送大軍和愛軍上小學,所以地裡種田墾荒活幹的更積極了。

一直到卞老二結婚後留在了蘇省,變故發生了——

卞老頭和卞老太對外宣稱不放心小兒子還沒成家,也為了不拖累其他兩個兒子,要把大兒子二兒子分出去單過,以後跟著小兒子過,其他兩個兒子每年給養老糧和養老錢就行。

這對老大卞長金一家不亞於晴天霹靂,根本沒辦法接受。

卞老頭老兩口為了分家,特地找了卞家村本家長輩來說和。

各種賣苦哭窮,哭這麼多年,拉扯大三個兒子,給他們娶妻生子,多不容易。老了老了,老大不願意養老,哭卞老大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