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聽著米迦迦連綿不絕的敘說,金鐸抄手撿起塊大鋼炭擺成幾瓣。

撿取一塊放進太空杯,接滿礦泉水。

挎包裡取出一片五爪黃連投入太空杯,轉手遞給北碚。

“這是什麼?”

“鋼炭水治嗓子。試試。”

“有效果?”

“奇效!”

北碚鷹眼般銳利的眼睛盯著金鐸,又看著飄著一層黑末的水,毫不做作接過太空杯大口吞下閉目修整。

米迦迦帶著金鐸繼續往下看。

第二件是魔都博物館院藏否的複製品。弦紋缶。

這是最典型的圓腹缶。整體就像是一個放大幾十倍的矮腳杯。

接下來是04年金匱城鴻山越國墓裡的缶。

國博的缶跟其他缶樣式有些區別,但總體來說,都是圓腹大口。

還有其他各個博物館的缶也在隨後看完。

身邊有隻嘰嘰喳喳快快樂樂的小黃鶯,也沖淡了壓在眾人胸膛上的重壓。

米迦迦指著銅鑑缶和絃紋缶:“顧問組各個老師在選擇缶的樣式上出現了分歧。”

“一部分支援圓腹的弦紋缶,還有一部分支援銅鑑缶。”

“時間很緊,必須要在三天之內確認。”

雖然米迦迦的話音非常好聽,但這一刻卻是給了三人潑天壓力。

唐宋元和黃博也是文博界裡的高手,但對缶的認知還是很少。

缶在神州樂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號稱八音之首。用她做道具那確實是神來之筆。

這玩意不單單是樂器,還是禮器也是酒具,平日裡也兼著水具的功能。而且,各個朝代缶的樣式也徑庭不一,想要從中找到最適合開幕大戲的道具,短時間內絕非易事。

銅鑑缶是方,弦紋缶是圓。按照神州古言天圓地方的叫法,無論選誰,都沒有問題。

唐宋元黃博齊齊站在銅鑑缶周圍靜靜觀察,最後又將目光投向金鐸。

實話說,用這銅鑑缶做道具,兩個人是不看好的。

這玩意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那是絕對的頂呱呱沒得說。但要用來做道具,還得敲出聲音來,那就有點錯味。

不過兩個人也只敢在心裡嘀咕下。

這種超級大事,還得……勞副組長拿主意。

自己嘛,也就是個打醬油的路人甲和乙。

一想到副組長這個稱呼,唐宋元心裡就是一陣陣的哆嗦。碎碎唸的叫著一步登天,心頭說不出的滋味。

那邊的北碚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睡死過去,鼾聲一陣陣的從高到低。高的時候就跟打雷,低的時候就像是下一秒就要斷氣。

旁邊周圍盡是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對這種的情況早就見慣不驚。趁著這難得的空閒時間段吃的吃泡麵,休息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