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顏冰完全不帶理會顧家叛逆,嘴裡沒好氣叫道:“沒興趣知道。”

“都快三點了,六點能不能吃飯還是個問題。”

嘴裡指桑罵槐的叫著,顧顏冰卻是順水推舟停下腳步。

裝作打電話的樣子就站在金鐸對面,閃閃炯炯的眼神透過墨鏡一眼不眨看著金鐸的手。

暮地下,顧顏冰再也挪不動腳!

用盡自己一切的想象力,顧顏冰也不會想到,死勞改犯竟然真的把混凝土球全部摳開了。

眼前的混凝土球已經變成了一個鋼筋囚籠。

那隻犀牛角搓杯就被困在鋼筋囚籠中!

第一眼,顧顏冰就認出這犀角杯絕對是蘇門答剌島的犀牛!

菲洲那邊的犀牛角雖然大,但沒有這麼黑!

熾盛陽光下,單憑肉眼就能清楚看到本大洲犀牛特有的天溝地崗。

從造型來看,這隻犀角杯年份絕不會低於清中期!

犀角杯高度達到了驚人的二十公分,這算是本大洲犀角杯的極限長度。

菲洲那邊的犀牛角最長的有兩尺,堪比象牙。但菲洲犀角是滿清晚期才開始流入神州。

這個很好分辨!

菲洲犀角流入神州的時候,基本上本大洲所有生長犀牛的地區都已經快要滅絕。

當然,犀牛最先滅絕的地方還是神州。

而且滅絕了已經快一百年了。

明清時期神州犀牛就只有雲貴才能偶爾見到,到了民國初年,神州犀牛就已經徹底滅絕。

環境,永遠都要讓步人類,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

就像當年的華南虎。

解放後華南虎還有好幾百頭野生的,沒二十年,野生華南虎絕種,卻多了幾個現代版的打虎英雄。

從古到今,神州都是犀角的消費大國。神州老祖宗們格調清雅,把犀角也是玩出了最高境界。

入藥的,當酒杯的,做雕刻的,燒了犀牛角見鬼神的,留著當傳家寶的。

犀角杯是搓杯。也就是古代木伐的造型。創始人叫朱碧山,元代銀匠。

三寶下西洋之後,犀角大量湧入神州,犀角製造達到歷史上第一個高峰。老祖宗們將犀角雕刻技術玩出了花。

其中的犀角搓杯就是最絕的一種。

鎖在鋼筋鐵籠中的搓杯是一幅人物山水圖,怪石堆疊,有花有樹,前有兩個老頭在對弈。

中間的棋盤上不僅有茶有酒,左邊老頭腳下還擺放著一具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