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泡菜壇裡的銀元(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在錦城,他同樣也有豪宅。
這裡就是他母親居住的地方。
和天都四合院一樣,解放後這片豪宅就被分給了各個單位辦公居住兩不誤。
在金鐸十四歲的時候,這裡還是本區供銷社的辦公室。那時候的供銷社早已日薄西山名存實亡。
後來改制,這地方也被供銷社員工分了乾淨。
由於花臺處於各家各戶巷道當中,最終得到了保留。
在花臺中埋銀元並不是什麼新聞。早些年錦城老城區拆遷,隔三差五都能聽說某某家挖出了老祖輩留下的銀元和老物件。
這種事,放眼全國,屢見不鮮。
沒多久,整個花臺被大卸八塊。老魚頭站在花臺邊有些發懵。
長六米的花臺中,徑自埋著兩籮筐外加一罈子的銀元。
這個罈子是巴蜀特有的泡菜壇,八十公分高的那種。
酷熱陽光照射下,兩籮筐銀元變成兩面直徑超過四十公分的大鏡子,泛起的銀光就算站在九七大廈上都感覺刺眼。
自己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的銀元,目測不在兩萬枚。
一枚就算十塊錢,這批銀元最少也值二十萬塊。
在泡菜壇裡,還有不少金首飾,雖然樣子粗糙,但也是妥妥的金子。
這邊老魚頭在愣神,這邊聰明的滴答和勤快的湯靜雅早就在裝銀元了。
銀元太多,滴答想著上鏟子快捷方便,而金鐸卻開口阻止。
原因很簡單,鏟子會傷著銀元,破了賣相。
這批銀元可是好東西!
就跟現在的大款富婆出門時候最喜歡揣新錢一樣,原先的大戶人家同樣有使用新錢的嗜好。
撞在罈子裡的銀元,品相都是全新。
近兩萬枚銀元種類繁多,不僅有光緒元寶,袁大頭和巴蜀大漢銀元,更有彩雲省鑄造的袁大頭和老龍銀幣。
另外還有不少外省發行的袁大頭和光緒元寶。
其中最值錢的,當屬袁大頭三年簽字版,還有巴蜀在民國元年鑄造的篆書大漢大字點金版。
前者的價格早就炒到上萬,後者鑄造時間不過短短二十四年,存世量極少。
最主要的是品相完好大部分都能上原光。
價格方面也不會低於三年簽字版。
籮筐銀元拾摞完畢,剩下泡菜壇則在幾個人合力下抬上三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