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夷則(第1/2頁)
章節報錯
學生黨們向來偏激容易被引導,而媒體又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隨著媒體的宣揚,事件越演越烈。
學生黨覺得業界不重視他們這些粉絲受眾,並覺得那些個知名漫畫家,動畫公司之所以能起來,靠的不就是他們的支援嗎?現在這是過河拆橋。
而業界收到信件郵件的漫畫家動畫公司也很懵逼,這種明顯是謠言的訊息都信,還讓他們跟著抽風那不是強人所難嗎?
哪怕他們積極科普了瓷國的訊息,說明瓷國動漫界並不強,刑天已經是他們最厲害的動畫公司了,可學生們不聽,因為現在他們關注的點已經變了,不再是訊息真假的問題了,而是業界不重視他們的問題。
這時候唯一能壓住這訊息的也就只有長歌行了,在瓷國觀眾吃瓜看戲的時候,長歌行已然播到了第九集,這一集可謂是高能不斷。
一開始就是李淳風杜如晦的對話,仙風道骨的李淳風,淡定沉著的杜如晦,此時卻在談論關係大唐生死存亡的大事,雖然觀眾明知道大唐不會因此而亡但還是被兩人的風範所折服。
接著畫面就切換到了突厥軍的攻城的現場,本來原版中沒有的攻城場景被刑天細緻的描繪了出來,無數滾石巨木金汁,箭矢連綿不絕,突厥人悍不畏死的爬上城頭,卻又被朔州士兵打了下去,無數次危如累卵卻又被頑強的堅持了下來。
朔州軍意志足夠堅毅,但卻依舊難掩戰鬥力的差距,每次突厥士兵攻上城頭都要換掉好幾條人命才會被擊退殺死。
正如動畫里長歌說的,有著城牆掩護防守,還有著天時幫助,突厥人也不擅長攻城,朔州兵的傷亡卻依舊是突厥人的一倍。
隼麾下足有五萬突厥兵,也就是說朔州最最起碼要十萬人才能守的住朔州城,這差距太恐怖了,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歷史上正常的攻城戰中,攻方起碼要十倍的兵力可以圍城,五倍的兵力才能進攻,敵軍攻城往往需要三到五人才能拼掉一個守軍。
所以換算一下,突厥兵的戰鬥力赫然是朔州軍的十倍,這還怎麼打?
在劇情裡朔州唯一的指望就是長安的支援,李世民不愧是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男人,膽魄,威勢是當今天下無人能及的,哪怕此時坐擁二十萬大軍兵臨城下的頡利可汗也不行。
刑天在動畫裡刻畫了二十萬突厥軍的壯觀場面,這連綿不絕的大軍光是鏡頭快速掃過也用了近一分鐘,可比朔州城外的五萬兵馬強多了。
突厥大軍在渭水以北列下軍陣,士兵們個個兇悍,其中更有三分之一是騎兵,號聲震天動地,其勢狂猛澎湃,氣吞萬里如虎。
而與之對應的,是一河之隔的長安城,李世民僅僅帶了六騎出城,在上帝視角之下,一邊是連綿不絕的大軍,一邊是七個小黑點,對比尤為強烈。
頡利可汗一騎當先帶著幾位武將上前,與李世民在便橋兩側發生了爭吵,動畫裡並沒有出現李世民說的話,但僅僅從動作上就能看出是這位唐太宗佔了上風,最後身著軍裝的李世民殺白馬與突厥頡利可汗結“渭水之盟”,突厥兵退去。
這種很普通,電影畫畫經常使用的對比效果卻意外的受觀眾歡迎,長歌行中李世民的人氣一度暴漲,觀眾稱讚不絕。
“這才是天策上將軍,千古一帝,天可汗唐太宗該有的氣勢。”
“這感覺,除了十三年前看的貞觀長歌中藍五千演的唐太宗就沒見到過了,沒想到這次居然從動畫片裡看到了。”一看發的評論就知道應該是個上了年紀的觀眾。
“我擦,李二酷斃了,勞資路轉粉了。”
“雖然國師也很帥,但果然還是太宗更酷呢。”
突厥退去了,大唐得救了,然而對於身處朔州的兩人來說,卻格外的冰冷,他們成了棄子,一塊扔給突厥餓狼的肥肉。
原版長歌行的節奏控制的非常好,呈拋物線狀,情緒隨著劇情逐漸拉昇,到第八集達到了拋物線最高潮,然後就要開始走低了。
為了保住朔州一城百姓,太守公孫恆自願獻上人頭以平息突厥人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