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一次的計劃,看起來只是最正常不過的異地進貨——本地賣貨方式,但現在是九十年代,交通運輸還不發達的九十年代。

全國各地還都停留在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的階段,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被運輸問題給阻遏在了當地,無法銷售出去。

也正因此,倒爺這個行業才會在九十年代流行起來。

溫市和烏市正是所有倒爺的集中地,溫市的皮鞋在九十年代,是全國之內當之無愧的最受歡迎產品,至於烏市的小商品製造,則是以價格低廉實用的標籤,而更為出名。

1990年,李誠儒在京城西單盤下了一個兩三千平米的店鋪,開了一家服飾專賣店——特別特。

有別於傳統的商場,在特別特的店裡,擺滿了產自全國各地的服裝和鞋子,晉江、溫州製作的皮鞋,廣州和金華生產的汗衫,東北的皮草……

整個特別特的店裡,都被各式各樣的服裝飾品給填滿,帶給了九十年代人們無與倫比的衝擊感。

特別特自開業當天起,便一直處於爆滿的狀態。

而特別特開業第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恐怖的五十萬元,開業後直至93年,它的日營業額便沒有再低於過這個數字。

特別特其恐怖的吸金能力,也讓李誠儒在90年代成為了京城中的紅人,對外號稱為“京城四李”。

特別特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它只是代表出了90年代的一種現象:

貧乏的物質文化生產,已經跟不上人們飛速增長的收入和需求了。

1993年,糧票布票宣佈全面取消。雖然距離現在還有三年的時間,但是各種票據對於人們購買的約束力,已經幾近消失了。

王朝陽正是打算在哈市,模仿特別特的銷售方式,開店售賣由自己從江省烏市、溫市大批次進來的服飾和小商品,完成自己第一次的原始資金積累。

但是在這之前,自己必須在盛海先摸清楚南方沿海城市的物價和消費水平。

大巴車在百貨大樓站停了下來。

二人下車,看著眼前這座宏偉的建築。

盛海百貨大樓,如今全盛海人流量最大的商廈。

九十年代初的盛海,不是沒有專門售賣奢侈品的商場,只不過那些對於現在一心只想要透過倒買倒賣,來賺一筆大錢的王朝陽而言,暫時還接觸不上。

今天正值週末,盛海百貨大樓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王朝陽左鑽右鑽,終於擠進了一家最為生意火爆的女裝店門前。

店內每一個貨架的前面,都圍上了七八位正在挑選衣服的女性,他大致掃了一圈店裡顧客的相貌,大致都在3040歲左右。

果然,中年女性永遠都是消費的主力啊……

王朝陽一邊在心裡感嘆著,再次定睛看向了衣服下面的價格標籤。

“純棉製連衣裙……售價…五十八??”

看到價格後,王朝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

“乖乖,這也太貴了吧!”

在90年代,一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也不過六七十元錢,這一件在他看來平平無奇的連衣裙,居然要花上老媽一個月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