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城隍爺,乃是一座城鎮的保護神。

其主要責任,就是驅逐邪祟。

地行夜叉,可以理解為是他麾下的捕快。

而方與縣的城隍爺,曾經在百餘年前,擔任過本縣縣令,算得上是一個好官。

所以在死後,由朝廷禮部與陰司共同敕封為城隍。

本名叫做於知。

老一輩人進廟參拜城隍神像時,都管他叫於城隍。

“這孟先生有大才啊!”

他忍不住地驚歎道。

武夜叉不解,問道:“大人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這篇廟鬼的雜文,直接將我們陰神的本質說了出來,這能是常人可以理解到的事情嗎?這位孟先生,肯定大有來頭!”於城隍心懷震撼。

廟鬼一篇,直指廟宇中逐漸沒了香火之力的衰落神祇。

他如何能夠不感到震撼?

“大人,這孟川乃是我們本縣之人,父母已經亡故,哪有什麼來頭?”姓武的地行夜叉感到困惑。

於城隍瞪了他一眼,緩緩說道:“陽間有句俗話,叫做以貌取人。你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首先,從他的經歷來說,父母早亡,一個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卻還能做出降服煞鬼,寫雜文以謀生計的事情,你覺得他會簡單嗎?”

“其次,從廟鬼這篇雜文來看,其中寫出的一些對付此類鬼魅的方法,可謂極其管用。這能是普通人瞭解到的事情?”

“最後,這位孟先生,能被全城的人敬重,定然是有原因的。而且,傳聞城外李家村的李大牛,還因為他所寫的雜文內容,成功驅逐了邪祟,你覺得,這些都是巧合嗎?”

頓了頓,於城隍頗為感慨道:“即使是巧合,但是這麼多巧合,都彙集在一個人身上,足以驗證其人的不凡之處了。或許,他得了某些機緣。”

“可這也不應該啊,會是什麼機緣,讓他對鬼魅竟然如此瞭解?”

百思不得其解的孟川,做出一個決定,

“武夜叉,今夜子時,你化作人形,隨老夫去見見這位孟先生。”

聞聲。

武夜叉大吃一驚。

要知道,於知成為城隍,已經近百年餘年了。

除了四十多年前,還時常夜巡城街。

餘下這幾十年,什麼時候出過城隍廟?

就連前些時日鬧煞鬼一事的時候,於城隍也不過就是有所關注罷了,並未有出手的意思啊!

現如今,因為一個孟川,決定要走出城隍廟了?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對孟川多了幾分欽佩之意。

畢竟,讓城隍大人如此看重的人,又豈是泛泛之輩?

...

靖水樓。

孟川、宋淮、閔驊、齊彪四人酒足飯飽,準備離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