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孟川都在縣學讀書,瞭解了很多有關浩然氣的事情。

天寒地凍,前來的秀才極少,只有寥寥幾人,統統都是想透過科舉有所成就的讀書人。

臨近散學時,宋淮向他們說起了科舉的重要性,

“科舉一途,不僅可以為官從政這麼簡單,還可幫助你們成為儒修。鄉試中第者,能借一州文運,參拜我儒家先賢,在這個過程中,成績優者,可獲得浩然氣,最次也能透過參拜先賢,確定自己的大道。”

“此後會試中第者,能夠到學宮登書山,將獲得天大機緣。言而總之,科舉一道,對你們大有裨益。”

學宮,讀書人的朝聖之地。

坐落於京城。

所謂書山,更是頗為玄妙。

平時從不現於世間,只有學宮大祭酒在祭祀天地時,才會有聖人發力顯化。

對此,孟川極為憧憬。

學子們紛紛離去時,宋淮單獨留下了他。

學堂內。

孟川作揖道:“不知老師叫學生留下,有何指點?”

“指點到沒有,是關於姜檸一事。”宋淮撫須道。

聞聲,孟川來了興致,“難道是刺史大人決定要調查李佑才了?”

宋淮點點頭,“沒錯,只是按你雜文中所寫,這姜檸乃是難產而死,並非是李佑才害死,所以,調查時隔多年的事情真相,還得從姜檸的弟弟,也就是原名叫辛介的男子身上查起。”

“不好查啊。”孟川一想是多年前的事情,現如今又死無對證,實難調查。

“確實不好查。”宋淮苦笑道:

“所以刺史大人想讓你協助兗州府司法譚堅一同前去金鄉縣調查此事,倘若真的無法奈何那李佑才,此事便暫且作罷吧,畢竟你眼下的重點,乃是科舉。”

“刺史大人讓學生協同辦案?”

孟川哪會辦案?

不過既然這件事情是由刺史拍板決定,並且是自己一開始就想為辛檸一家做主,所以才硬著頭皮答應。

別的不說,謀財害命的李佑才,合該當誅!

除此之外,孟川對辛檸口中的‘厚禮’還極為感興趣,因為他已經從秦蒹葭相贈棗樹種子一事中嚐到了甜頭,那顆種子,剛種下沒有幾天,卻已經有了破土而出的預兆,需知,天已經愈加冷了。

他現在恨不得棗樹立即長成結果,嚐嚐與其它棗樹的棗有何不同之處。

...

方與縣衙門內院。

閔驊與齊彪相對而坐。

前者開口道:“辛檸一事,大抵是如此,金鄉縣不是咱們方與縣,那裡人生地不熟,雖然有州府司法在背後為孟川撐腰,但是萬一真遇到事情,也沒個相互照應的,你親自帶幾人,去幫幫他吧。”

之所以有此安排,是因為看在宋淮的面子上,確切的說,是看在兗州刺史蘇羽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