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夜晚。

孟川前往誠友書鋪,見到陶大郎,將‘產鬼’兩篇故事交給對方。

對方雖然驚訝,但已經不像前兩日那樣大呼小叫了。

“怪才啊怪才。”

陶謙將稿子收下,喃喃了一句。

不知不覺中,他已經開始習慣性的仰望孟川了。

“時辰不早,我得回去歇息了。”

將稿子交給陶謙之後,他便想走。

因為明天一早,還要參加趙懷安的葬禮。

陶謙點了點頭。

孟川剛踏出書鋪門檻,就聽他又說道:“那個...子淵啊,今後您要是飛黃騰達了,可別忘了咱啊。”

聞聲,孟川笑了笑,未作任何回應。

待他一走,書鋪小廝便覺鬱悶,“東家,四六分,咱的收入也太低了吧?”

“不低了...”

陶謙唏噓一聲,正色道:“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寫出如此優質的雜文,別說咱們方與縣,就是整個兗州府都找不到。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跟他保持良好關係,我有預感,咱們誠友書鋪要是想更上一層樓,就離不開他的幫助。”

他看準了孟川的未來。

即使將來對方科舉不第,也無妨,只要他能夠維持住目前寫文的質量與速度,一定能成為北方地界最負盛名的小說家,甚至是在整個大魏朝的小說家中,都會佔有一席之地。

他沒有猶豫,打算將產鬼的兩篇故事,儘快印刷出來,同時賣給說書人和喜歡看雜文的百姓們。

...

孟川在回家路上,依然能夠感覺到浩然氣在增加,只是與今日用午食時相比,要稍微少些。

今夜不在寫文,躺在床榻之上直接休息了。

一早,他來到趙府。

縣學內不少同窗也隨之趕來。

“孟兄。”

“李兄。”

“...”

眾人主動向孟川打起招呼。

畢竟現在的他,與往日相比,已大不相同,年少成名,是很多讀書人的期望,被他做到了。

趙懷安被安葬在縣城外的趙家祖墳中,位置是宋淮親自挑選的,頭枕高山,腳蹬川流,山水匯聚,必有榮光。

下葬之後,眾人逐散去。

也有幾人詢問孟川是如何斬除的邪祟。

不過他都沒有認真回答。

最後是山長宋淮幫解了圍。

“子淵,陪為師走走吧。”

宋淮負手而立,邁步向前。

孟川點了點頭,緊隨其後。

“子淵吶,你寫的那些雜文,為師都已經看了,裡面記載的鬼魅之事,非常詳細,比如那縊鬼與煞鬼,你是如何得知他們的缺點的?”

宋淮好奇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