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就是他平日表現得實在是太紈絝了。

而且,即使封王,也會像肅王與齊王一樣,無法回到自己的封地,沒準會老死在京城。

也是因為如此,所以朝廷中的黨爭才會這般激烈。

至於為何不將他們趕往封地,其實也很好理解。

經歷過玄武門之邊的曹長柷,已經對地方藩王深惡痛絕了,他怎麼可能還會容忍自己的兒子前往封地,然後釀成擁兵自重的禍端?

說實話,也就是涼王曹長林有從龍之功,再加上北涼地界,經常會有異族騷擾,那裡乃是京畿道的重要屏障,需要多人駐守,相互制衡。

要不然的話,曹長林那個涼王,絕對做不長久。

曹興轉身,目光凝聚在曹淵身上,試探性問道:“你的野心...當真就止於此?”

...

曹長柷雖然暫時取消了朝會,不過他可沒閒著。

在傅家舉辦喪事期間,他將被打入天牢的那個李建安,叫到了麒麟殿。

曹長柷將傅天酬的事情,統統告訴了他。

李建安瞪大了雙眼,感到不可置信。

他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

他都做好死的準備了。

只要自己死了,也就相當於給國師讓步了。

如此一來,國師那邊應該會消停。

只要皇帝在中間操作一番,肯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畢竟,政治這東西,只要有人肯主動讓步,一般都會平穩渡過。

這就相當於集體貪汙。

上面要下來調查。

眾人無奈,推出了一個人。

然後其他人,給他家裡人湊了一些錢。

那個被推出來的人,就是負責抗事的。

上面的人看到下面的人這麼懂事,除非涉及人命的大案要案,一般都會草草收尾,不會追著不放。

李建安貴為內史舍人,其實是有這個資格,去抗事的。

可惜,皇帝還沒來得及開口,傅天酬那邊就已經做出了要跟國師死磕到底的決定。

李建安正值壯年,前途通順,用自己的政治命運和性命,去換傅天酬活下來,究竟值不值得,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朕今日將你叫來,其實是有一事吩咐。”曹長柷開口道。

李建安當即跪倒在地道:“罪臣聽從陛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