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羌人的條件(第2/2頁)
章節報錯
“諸葛公子,不怕和你說,我乃溱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羌寨,無論是貴國還是秦國,我們都惹不起。”託佐並不是太願意為鄧軍做嚮導,正如他所說的一樣,乃溱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羌族部落,全族人口不足萬人,精壯才不到三千人,這樣的寨子,又怎麼敢輕易得罪秦國這樣的龐然大物呢?
“呵呵!”諸葛瞻笑了笑,說道:“託佐首領心中的顧慮,我當然很清楚了,如果在我軍控制武都郡之前,我們是絕對不會來找託佐首領的,現在,託佐首領要清楚的是,武都郡七城都在我大鄧手中,也就是說,乃溱部就在的大鄧境內,有我大鄧在,又何必顧忌秦國呢?”
託佐仔細想了一下,是啊,現在整個武都郡都在鄧國手裡,乃溱部嚴格來說也成為了鄧國之人了,得罪秦國,秦軍一時半會也打不過來,但是鄧國就不一樣了,如果開罪了鄧國,說不定今晚鄧軍就殺過來了,兩害取其輕,最後託佐點了點頭,說道:“好,我答應你,不過我有一個條件!”
“託佐首領請說,如果我們能做到的。絕不會拒絕。”諸葛瞻說道。
“假如,我說的是假如,假如你們打不下西涼,而秦軍又打回來的話,我希望帶著整個乃溱部遷入中原!”託佐說道。
“託佐首領,這裡是你們乃溱部世代生活的地方,你居然捨得離開?”託佐的條件,讓一旁的陳索感到很驚訝,乃溱部的居住環境並不算很好,而且在武都郡,羌族勢力較弱,所以一直都受到欺壓,從前是漢國人,後來又換成了秦國人,當年陳索來到乃溱部,和乃溱部熟悉了之後,就曾問過託佐的父親託必,乃溱部在武都郡生活如此艱難,為什麼不遷到羌族勢力強大的地方呢?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同為一族,在生死關頭,其他部落也不會見死不救的。
但是託必也只是笑了笑,告訴陳索,他們乃溱部在這裡紮根了幾百年,根本離不開的,再說了,離開了這裡,又能去哪裡呢?
現在託佐居然提出離開羌道城,儘管有前提,但是這證明託佐有了這個想法。
託佐苦笑道:“陳兄弟,這裡是我們乃溱部居住了幾百年的地方,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會選擇離開的,如果你們打不下西涼,秦軍殺回來,不走,就得死啊,當然了,你們打贏了,我們就不用走了。”
“呵呵,託佐首領的意思,在下明白了,不過此事事關重大,在下雖然是蜀中道刺史之子,但是論身份也只是一個白身,並沒有任何資格向託佐首領承諾什麼,待在下回去告知家父和李嗣業大將軍,由他們來定奪。”諸葛瞻點了點頭,說道,託佐的想要得很純粹,他只不過是想要鄧國的一個承諾而已,這個並不難,畢竟一開始鄧國就有了接納乃溱部的意思,不過諸葛瞻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也算是鄧國當中最拔尖的那一批二代,可是論身份,諸葛瞻無官無職,乃是一介白身,他說得話,某種意義上和一個平頭百姓說得話沒什麼兩樣。
次日,諸葛瞻等人便拜別了託佐,返回下辨城。
天統四年,七月二十一日,諸葛瞻等人回到了下辨城,一進城,諸葛瞻便連忙去見李嗣業,將託佐的條件告訴了李嗣業。
“大將軍,這是託佐的條件,他說了,只要我們能夠同意他條件,他就願意為我軍做嚮導。”諸葛瞻說道。
李嗣業低頭沉思,這個條件其實並不算太過分,託佐之所以會提出這個條件,也只不過是為了乃溱部的生存而已,從自身的立場來看,李嗣業覺得答應託佐也並無不可,不過這件事還需要諸葛亮點頭才行,畢竟如果真的有需要將乃溱部遷到其他地方,那蜀中道必然是首選,這個時候,諸葛亮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李嗣業對諸葛瞻說道:“小子,此事本將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不過這最後還需要你父親點頭才行,這樣吧,你父親現在還在南鄭,你馬上快馬加鞭趕往南鄭城,將此事告知你父親,如果你父親都同意了,那你就可以直接去見託佐,待你和託佐談好了之後,再回來下辨見本將。”
“喏!”諸葛瞻應道,然後連忙讓人牽來一匹快馬,騎上馬便往南鄭而去。
諸葛瞻離開之後,陳索走進了太守府,李嗣業見陳索來了,連忙屏退左右,待四周無人的時候,陳索拱手向李嗣業行禮道:“屬下明鏡暗八見過驃騎大將軍!”
李嗣業轉過身來,說道:“起來吧!”
“謝將軍!”陳索起身道。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陳索是明鏡的人,屬於明鏡第三代的探子,暗字輩,不過暗字輩已經是明鏡的高層了,所以所有人裡面,除了諸葛亮和李嗣業,沒有人知道陳索的真實身份。
“暗八,你與諸葛瞻一同去了乃溱部,而且你和託佐也認識了很多年了,你覺得那個託佐是否可信?”李嗣業問道。
陳索想了想,說道:“回大將軍,這個託佐和屬下有多年的交情,託佐這個人和他父親託必很相像,那就是沒有什麼野心,他們一心就是想讓族人過得好一點,無論是秦國還是我大鄧,都不是乃溱部能夠惹得起的龐然大物,說實話,如果不是現在整個武都郡都落到了我軍手中,託佐是絕不會答應的,所以不管託佐是否可信,只要乃溱部一日還在我大鄧境內,託佐就絕不敢輕舉妄動!”
李嗣業點了點頭,說道:“本將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喏!”陳索應了一聲,便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