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量了一會,李遊說道:“陛下雖然沒有留下遺詔,但是我們可以請皇后下一道懿旨,然後我們去和白騏談,有著皇后的懿旨,我們,就算白騏不願意,也不會拿我們怎麼樣,再說了,軍中也不盡是白騏的心腹,有皇后的懿旨在,想必軍中有些將領會聽的。”

“也只好如此了!”百里進說道:“還有一事,那就是我們要不要擁立新君?介時開城投降,是以儲君的名義還是新君的名義呢?”百里進問道。

現在嬴莊駕崩,按理說以李遊、百里進為首的一眾重臣理應第一時間擁立太子登基的,但是為了穩住人心,李遊等人選擇了秘不發喪,因此,現在知道嬴莊駕崩的人並不多,更何況,秦國亡國在即,在這個時候擁立太子嬴晗,嬴晗這個皇帝也當不了幾天,甚至還會為此背上亡國之君的名頭。

李遊深思熟慮之後,嘆了一口氣,說道:“還是以新君的名義吧,雖然這對太子來說很不公平,陛下文韜武略、英明果斷,只可惜生不逢時,大秦有此結局,並不是陛下之過,實不該擔這亡國之名,只好委屈太子了,而且皇后的懿旨,軍中將領可能不會聽,但是新君的聖旨,還是有人聽的,與其拿著皇后的懿旨去和白騏談,倒不如拿著聖旨更有把握。”

百里進想了想,也同意了,於是有了結果之後,二人便立馬去見秦皇后,將決定告訴了秦皇后,而秦皇后聽聞要自己的兒子擔亡國之君的名頭,瞬間有些不樂意了,雖然自己兒子是秦國的太子,但是秦國滅亡和自己兒子並沒有半毛錢關係啊,為什麼要自己的兒子當亡國之君呢?

但是李遊和百里進有著自己的堅持,李遊說道:“娘娘,誠然,老臣也知道這對太子殿下來說很不公平,但是如果太子不登基,老臣二人沒有把握說服白騏投降啊,還請娘娘見諒,另外,太子如果只是儲君的話,鄧國可能不會太過重視,但是太子一旦登基,就是我大秦的皇帝了,鄧國為了安秦人之心,定會禮遇太子的,為了太子的未來,還請娘娘三思。”

秦皇后聞言,內心十分掙扎,說道:“李相,真的只能這樣嗎?”

李遊點了點頭,肯定道:“娘娘,這樣做對太子、對大秦都是最好的選擇。”

“那好吧,具體的事宜,就勞煩李相和百里大夫主持了!”秦皇后放棄掙扎了。

李遊、百里進聞言,大喜,說道:“娘娘英明,既然如此,那陛下龍御歸天的訊息也無需隱瞞了,臣等先為大行皇帝發喪,然後擁立太子登基。”

“你等且去安排吧!”秦皇后含淚點頭道。

“喏!”李遊、百里進應了一聲,便離開了。

李遊、百里進走後,秦皇后抱著嬴晗,流淚痛哭說道:“晗兒,你非亡國之君,奈何要擔著亡國之名,上天對你何其不公啊!”

“鐺!鐺!鐺……”得到了秦皇后的同意,李遊馬上讓人敲響了喪鐘,鐘聲瞬間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秦國文武百官聽聞喪鐘,便知曉,皇帝駕崩了!

長安城樓上,白騏正在與一眾將領商議接下來的戰事,忽聞鐘聲,眾人頓時大驚失色,白騏衝出城樓,來到城頭,看向皇宮的方向。

“君、君上,這是喪鐘啊!”蒙統渾身顫抖的對白騏說道。

白騏內心也十分不平靜,點頭說道:“陛下,駕崩了!”說罷,白騏朝著皇宮的方向跪下,身後一眾將領也跟著跪下了。

良久,白騏對一旁的蒙統、李進二人說道:“蒙統、李進,陛下駕崩,本將要馬上進宮,這裡就交給你二人主持,其餘人等隨本將進宮。”

“喏!”眾人應道。

交代完守城的事宜之後,白騏便帶著一眾將領來到了皇宮,而秦國一眾文武也已經集中到了太阿殿,秦帝嬴莊的遺體也放在太阿殿,以供百官瞻仰。

白騏跪在嬴莊靈柩前,恭敬的磕了幾個響頭,然後來到李遊跟前,忍著悲痛問道:“李相,陛下何時駕崩的?可有留下遺詔?”

李遊說道:“陛下是今早駕崩的,臨終前留下遺詔,由太子繼位,皇后攝政,本相與百里大夫、武安君輔政。”

嬴莊其實愛你沒有了留下這樣的遺詔,但是為了讓嬴晗順利登基,李遊只好捏造事實,而且為了順利的投降,李遊還特地說新君繼位由皇后攝政,自己和百里進還有才是輔政,就是為了讓日後秦皇后的懿旨名正言順。

雖然遺命是捏造的,但是白騏對此並沒有什麼懷疑,畢竟太子嬴晗只有十歲,根本沒有獨立理政的能力,太后攝政和大臣輔政也是正常的。

“李相,不知新君登基大典何日舉行?”嬴莊駕崩了,現在秦國沒有了皇帝,城外數十萬鄧軍還在虎視眈眈,所以新君登基迫在眉睫。

李遊說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不符合禮制,但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所以本相與皇后還有百里大夫商議過了,明日便在太阿殿舉行新君登基大典,大行皇帝的靈柩暫且存放在偏殿,不知武安君怎麼看呢?”

白騏想了想,說道:“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