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遊環視四周,說道:“武安君,我等有要事要與武安君商議,還請武安君屏退左右。”

儘管感到奇怪,但是白騏還是讓其他人出去。

其他人離開之後,李遊便拿出趙氏的懿旨,遞給了白騏,說道:“武安君,這是太后的懿旨,你看看吧!”

白騏不明所以的接過懿旨,開啟一看,頓時臉色大變,臉上充滿了憤怒,看著李遊和百里進,咬牙切齒的說道:“李遊、百里進,你們是什麼意思?”

雖然這道懿旨是趙氏的,但是白騏很清楚,趙氏只是一個處於深宮的婦人,對於國家大事一竅不通,現在突然降下投降的懿旨,不用想都知道是眼前的李遊和百里進慫恿的。

李遊說道:“武安君,太后的懿旨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如今再打下去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與其做無謂的犧牲,還不如開城投降,唯有這樣,才能保住城內的十數萬秦人的性命,還請武安君莫要自誤!”

“莫要自誤?”白騏聞言,嘲笑道:“本將如何自誤了?自開戰以來,本將夙興夜寐,為大秦鞠躬盡瘁,現在你們一句話,就讓本將開城投降?休想,本將告訴你們,大秦只有戰死的秦人,沒有投降的秦人。”

百里進見白騏如此固執,上前說道:“白騏,你不怕死,你可有為陛下想過?你不肯投降,與鄧軍血戰,戰至最後的一兵一卒,成全了你忠烈之名,但是陛下呢?你可有想過,一旦鄧軍破城,陛下會是怎麼樣的下場?實話告訴你,投降不但是太后的意思,更是先帝的意思,先帝臨終之前,留下遺命,讓老朽與李相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陛下,你如此堅持,置陛下於何地?”

“哼!”白騏聞言,冷笑道:“這只不過是你們的一家之說而已,先帝臨終之前,並沒有留下投降的遺詔,本將怎麼知道這會不會是你們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偽造先帝遺命呢?”

“哼!”李遊說道:“白騏,先不說這是不是先帝遺命,但是現在大秦是太后攝政,這道懿旨上陛下的玉璽和太后的金印,他們才是決定我大秦去向的人,你抗旨不尊,是為不忠,為了一己私慾,枉顧陛下的生死,視為不義,你可要做這不忠不義之人乎?”

李遊一言,讓白騏無言以對,是啊。先不說嬴莊有沒有留下這樣的遺命,現在的秦國,是趙太后和嬴晗當家,他們決定了投降,自己作為臣子,如果抗旨不尊,就是不忠啊,可是就這樣投降,白騏不甘心啊。

見白騏開始動搖了,百里進趁機說道:“武安君,老朽與李相也並非貪生怕死之人,但是大秦如今到這個地步,就算是你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無力迴天了,自大秦鄧軍發兵以來,我秦人戰死之人不計其數,還請武安君為秦人留下根吧,不要再打了,秦人流得血已經太多太多了!”

白騏拳頭緊握,內心十分掙扎,然後說道:“李相、百里大夫,此事可否容本將考慮一下?”

“理應如此,如果武安君有了決定之後,還請告知本相,但是本相希望武安君能夠儘快做出決定,武安君也很清楚,鄧軍攻城在即,如果時日一長,恐怕我們連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李遊見白騏動搖了,也是鬆了一口氣,雖然不知道結果如何,但是起碼有了希望。

“本將明白!”白騏點了點頭,說道。

李遊和百里進離開之後,白騏望著天空,久久不能釋懷,在白騏的心中,是不願意投降的,身為武將,更是當世名將,白騏有著自己的驕傲,想自己十八歲從軍,二十幾年來,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當年從軍之時,就立下誓言,誓要帶領秦軍橫掃天下,可是誰能料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田地的。

白騏獨自一人待了幾個時辰,然後讓人將一眾將領請來,將趙氏的懿旨一一傳閱眾人。

宗室大將嬴丕臉色凝重的向白騏問道:“不知君上是如何打算的?”

“本將想聽一聽你們的看法?”白騏反問道。

“末將等聽君上的!”蒙統、李進、白辰等白騏嫡系齊聲說道。

唯獨嬴丕有些猶豫,說道:“君上,這是太后的懿旨,現在太后統攝朝政,大秦的未來應有太后決定的。”

白騏看了一眼嬴丕,便知道嬴丕已經有了投降的想法了,但是白騏愛你沒有直接道破,而是說道:“此事本將尚未考慮好,你等且先下去,讓本將好好想想。”

“喏!”眾人應了一聲,便離開了。不過蒙統、李進、白辰等人看向嬴丕的眼神,帶著幾分鄙夷。

眾人離開之後,白騏想起了李遊和百里進的話,內心十分的掙扎,良久,白騏終於有了決定了,喃喃道:“既然你們都想投降,那本將就成全你們,但是本將絕不會像你們一樣,卑躬屈膝的。”

是夜,白騏派人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李遊和百里進,聽到白騏同意投降,李遊和百里進頓時鬆了一口氣,他們很清楚,如果白騏不同意,城內的數萬大軍不會投降,就算李遊有辦法除掉白騏,也沒有辦法安撫住城內的數萬精銳,顯然,白騏鬆口才是最後的解決辦法。

次日,李遊帶著降表親自出城,來到了鄧軍大營,面見薛仁貴,李遊的到來,讓薛仁貴十分驚訝,而更讓薛仁貴感到驚訝的是,秦國君臣居然選擇投降,要知道,秦人是出了名的有血性的,沒想到會選擇投降。

但是這對鄧軍來說也是好事,城內畢竟還有幾萬秦軍,如果強攻的話,就算能夠破城,鄧軍也起碼得折損十萬以上的人馬,現在秦國主動開城投降,免去一場血戰,薛仁貴自然願意接受了,但是薛仁貴又拿不準秦國出降是不是真的,萬一秦國事詐降計呢?於是薛仁貴與李遊談好投降的事宜,送走李遊之後,立馬召集眾將商議。

在得知秦國主動開城投降的好訊息之後,眾人也是十分高興,雖然武將都喜歡打仗,但是如果能夠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十分樂意的,但是薛仁貴也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憂慮。

最後還是賈詡打消了薛仁貴心中的疑慮,說道:“大將軍,此乃天賜良機,拿下長安城最大的障礙就是長安城牆,而秦國無論是不是真心投降,他都得開啟城門。只要城門一開,就算秦國真的有詐,在我軍幾十萬精銳的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只是徒勞而已。”

賈詡的一番話讓薛仁貴茅塞頓開,是啊,秦國只有幾萬人,只要長安城門一開,自己幾十萬大軍就可以大舉進城,只要控制住了長安城,秦國又能使出什麼手段呢?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只是徒勞罷了。

於是薛仁貴當下便決定接受秦國的投降。

次日,薛仁貴親率大軍來到長安城下,秦國小皇帝嬴晗在趙太后的陪伴以及一眾文武的簇擁之下,手捧秦國玉璽,向薛仁貴請降,薛仁貴見秦國的皇帝和太后的出來了,便知曉,秦國真的投降了,於是十分高興,接過降表和玉璽之後,薛仁貴命人保護好秦國皇帝和太后,同時命人封存秦國庫房與皇宮,接管長安城防,控制住長安城中的秦軍。

薛仁貴進城之後,最想見的人就是白騏了,這位天下聞名的名將,一直讓薛仁貴十分神往,但是可惜的是,在秦國開城投降的時候,白騏自刎於府中,同時殉國的還有秦國大將蒙統,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秦國盡忠,薛仁貴得到訊息之後,感到十分可惜,如果白騏能夠歸順鄧國,定會讓鄧國如虎添翼的,但是白騏自刎殉國的壯舉,也讓薛仁貴十分敬佩,於是薛仁貴命人收斂好白騏和蒙統的屍體,以侯爵之禮安葬,並在白騏的墓碑上刻上大秦大將軍、大司馬、武安君白公騏之墓。

天統五年,六月二十一日,薛仁貴於長安城下,接納秦國君臣投降,至此,立國兩百多年的秦國滅亡,關中之戰結束。

是後,薛仁貴親自坐鎮長安,並派人向宛城報捷,同時派出軍隊護送秦國君臣前往宛城。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