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北道刺史蔡傑,是已故蔡國公蔡封之子,皇后蔡琰的親哥哥,當初蔡封致仕之後,鄧昇便任命其為南郡太守,後來設立一道刺史之後,念及蔡家後繼無力,鄧昇便任命其為荊北道刺史,只不過蔡傑能力不算太強,在群星璀璨的鄧國朝堂之中,根本得不到機會,因此這個太守一當就是十幾年了,也差不多到了致仕的年紀了。

鄧昇仔細想了想,然後說道:“也罷,鄧頌、鄧備二人也該到了提拔的時候了,而且還是宗室,這件事你不用管,是平調還是升遷,朕自有主張。”

“喏!”鄧灝應道,既然鄧昇都這樣說了,那鄧頌和鄧備肯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的。

“還有一事,朕想與你商議一下。”鄧昇說道。

“何事?還請父皇明示!”鄧灝問道。

“就是老四和老五,他們的年紀也不小了,你與老二、老三在他們這個年紀,早就已經嶄露頭角了,也是時候讓他們動一動了。”鄧昇說道。

老四鄧尊、老五鄧輔都是乾元十一年出生的,今年都二十二歲了,鄧灝在這個年紀的時候,早就已經從政好幾年了,而老二鄧瀚、老三鄧裕也從軍多年,先後參加了平越、滅南之戰,鄧尊和鄧輔這個年紀已經很晚了。

鄧灝聞言,頓時眉頭緊皺,老五鄧輔他一點都擔心,老五醉心武藝,一身武藝在整個大鄧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論起理政,鄧輔連一個縣令都不如,關鍵是老四鄧尊,這個弟弟一直以來都是鄧灝重點關注的,小的時候還不覺得什麼,但是隨著年歲漸長,鄧灝漸漸發現,這個弟弟文韜武略都要勝過自己,因此鄧灝不禁對他有了提防,當然,也只是提防而已,並不是什麼生死大敵,一來鄧尊從未表示過要與自己爭奪,二來,自己當了十幾年的太子了,在朝中有了一定的威望,儲君之位雖然說不上穩如泰山,但是也不是現在的鄧尊可以撼動的。

“不知父皇打算讓兩位弟弟從軍還是從政呢?”鄧灝問道。

“你這兩個弟弟的能力和性格你也是很清楚的,先說老五吧,老五就是一個武夫,你讓他整日泡在政務文書裡面,你還不如殺了他,朕打算讓他前往軍中效力,待過幾年,給他一衛精銳,鎮守一方。”鄧昇想了想,說道。

當初鄧昇給鄧輔植入的靈魂就是南宋岳家軍猛將高寵的四維,妥妥的武將模板,而且還是猛將,所以可以說一開始鄧昇就是打算讓他去打仗用的。

鄧灝想了想,覺得也沒有什麼問題,自從鄧瀚、鄧裕領軍之後,鄧國便開了皇子領軍的先例了,鄧輔獨領一軍也不是什麼大事。

“至於尊兒,朕有些為難啊!”到了鄧尊這裡,鄧昇便開始有些為難了,當初鄧尊出生的時候,由於系統突然出錯,讓鄧尊直接植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潛力,曾經一度讓鄧昇有了立鄧尊為太子的想法,並且為了實現這一個想法,鄧昇還壓著不立太子很多年,直到長孫鄧桓出生之後。鄧昇才下定決心立鄧灝為太子,一來是因為那個時候國本不正,朝臣一再提議立儲,鄧昇沒理由撐到鄧尊長大再立太子的,二來鄧灝無論是能力還是評價在朝野都是有口皆碑的,在嫡長子如此優秀的情況下,鄧昇似乎找不到理由拒絕。

而自從立了鄧灝為太子之後,鄧昇便開始重點培養鄧灝,並且在為鄧尊選媳婦的時候,拒絕了崔浩之女,選了黃登的女兒,為的就是不讓鄧尊有威脅到鄧灝地位的實力。

“你也知道,尊兒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在諸子中也是佼佼者,無論是獨領一軍還是主政一方都綽綽有餘,正是如此,才讓朕為難啊!”鄧昇說道。

“那父皇可有問過四弟的意思?”鄧灝問道。

鄧昇點了點頭,說道:“朕問過了,尊兒說任憑朕做主,朕思來想去,決定讓其從政,瀚兒、裕兒、輔兒皆從軍,你的身邊缺少一個幫手,因此朕便打算讓尊兒從政。”

“那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安置四弟?”鄧尊從政,鄧灝反而沒那麼擔心,因為鄧灝當太子這麼多年了,在朝堂中的威望,不是鄧尊能夠比擬的,而且只要自己不出什麼大錯誤,鄧尊毫無機會。

鄧昇想了想,說道:“如今關中定鼎在即,急需安撫,而且遷都洛陽勢在必行,關中的穩定就更加的重要了,因此朕打算任命尊兒為關中宣撫使,主政關中。”

“父皇,不知四弟這個宣撫使可掌兵權?”鄧灝連忙問道,讓鄧尊主政關中,如果只是統領政務倒也不妨,就怕鄧昇將關中兵權都給了鄧尊,那就不一樣了,一旦鄧尊掌握了關中軍政大權,那關中儼然就成了國中之國了,這個權力,鄧昇在的時候倒也沒什麼,但是一旦鄧昇不在,鄧灝登基之後,鄧尊心有不甘,盡起關中兵馬造反,那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鄧昇何許人?執掌一國多年,又豈能看不出鄧灝的心思呢?他是擔心鄧尊掌握關中的軍政大權,日後會起兵與他爭奪啊。

於是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不用擔心,朕既然選擇了你,就不會輕易動搖的,尊兒主政關中,只是統領政務,至於軍隊,朕自由安排,你不用擔心尊兒日後會對你不利的。”

“父皇誤會了,兒臣不是這個意思。”見自己的心思被鄧昇看破了,鄧灝連忙說道。

“事實也好,誤會也罷,既然朕選了你這個太子,只要你自己沉得住氣,就不會有人能夠動搖你的地位,你先回去吧!”鄧昇說道。

“喏!兒臣告退!”鄧灝應了一聲便離開了。

看著鄧灝離去的背影,鄧昇喃喃道:“灝兒,難道在你心裡,朕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嗎?還有,尊兒對你的威脅就真的這麼大嗎?”

隨著鄧尊的長大,鄧灝便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了,就是不想鄧灝多想,鄧昇一直都壓著鄧尊,但是鄧尊也長大了,總不能一直待在宛城,什麼事都不幹的。

鄧灝離開之後,鄧昇便對桂祥說道:“桂祥,擬旨,嶺南道刺史荀彧任職嶺南道多年,政績彪炳,調回宛城,入吏部,擔任吏部左侍郎,會稽太守鄧備升任嶺南道刺史,荊北道刺史蔡傑,主政荊北道多年,兢兢業業,造福一方,今年事已高,準其致仕,封爵萊國公,襲三代,南海太守鄧頌升任荊北道刺史,南海郡、會稽郡兩郡太守之職,著吏部挑選官員出任。”

鄧備、鄧頌二人能力雖然有限,但是畢竟是宗室,離開了南海郡和會稽郡之後,肯定是升遷的,單單平調可滿足不了那些宗室,而且鄧昇也希望宗室之中出現幾個扛鼎之人,軍方有鄧艾、鄧羌、鄧忠、鄧平幾人,政壇也需要有人才行。

桂祥將鄧昇所說的話都記錄下來,等會會送到中書省擬旨,然後送到門下省稽核,最後送到尚書省執行。

“再擬旨,關中、西涼之地久為漢秦治下,初入大鄧,恐心有疑慮,著齊王鄧尊為關中宣撫使,主政關中,統領關中政務,都督扶風郡、京兆郡、馮翊郡、河南郡、弘農郡、河東郡六郡諸政務,關中六郡、西涼八郡太守,著吏部挑選官員出任,令楚王鄧輔赴長安,效力於薛仁貴麾下。”鄧昇說道。

桂祥記錄完之後,便開口問道:“陛下,還有嗎?”

鄧昇想了想,發現沒什麼紕漏,便搖了搖頭,說道:“就這些,你發往中書省吧。”

“喏!”桂祥應道。

聖旨一下,頓時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陣騷動,楚王鄧輔從軍,入薛仁貴麾下效力倒也沒什麼,畢竟當初晉王鄧瀚和魏王鄧裕也是這麼過來的,但是齊王鄧尊主政關中就不一樣了,現在關中還沒有完全平定,但是關中六郡,肯定是要設道府的,但是現在卻直接讓齊王鄧尊主政關中,豈不是日後無論關中設立多少個道府,都得聽齊王鄧尊的?

於是便有有心之人猜想,是不是鄧昇對太子鄧灝有什麼不滿,打算扶持鄧尊,所以在聖旨一出之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東宮,然而發現東宮居然沒有任何動作,因此很多人便不再關注,但是卻有一些人對此上了心。

。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