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函谷關之戰

天統五年,五月初十日,長安城城頭上,白騏與一眾秦軍大將看成密密麻麻的鄧軍營帳,心情十分沉重,鄧軍抵達長安城外已經有數日了,但是卻沒有對長安城發起過攻勢,哪怕是一次試探式的進攻都沒有,白騏很清楚,李嗣業和鄧瀚他們是在等,等什麼呢?當然是在等慕容恪和薛仁貴了。

鄧軍來到長安城下的時候,並沒有徹底的包圍了長安城,而是留下東門,所以白騏還是可以知道函谷關方向的訊息的。

沈知不戰而降的訊息,也在沈知投降之後的第二天,秦軍信使便快馬報於長安了,瞬間激起了秦國君臣的憤怒,怒斥沈知背祖忘宗,原本身體就不是很好的秦帝嬴莊也氣得吐血,病情加重了許多。

但是作為統帥的白騏卻十分看淡,因為在他看來,現在發生任何事都不會感到奇怪的,因為秦國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正所謂螻蟻尚且貪生,就算是嬴莊也不可能強迫所有人為秦國效死的,特別是當西涼的司馬家和馬氏一族在投降鄧國之後,得到了優厚的待遇之後,秦國想投降鄧國的人不計其數。

對於沈知的投降,白騏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的了,半個月前,長安城突然發生暴動,隨後沈知家眷神秘失蹤,白騏就有這個猜測的了,普天之下,有能力在戒備深嚴的長安城將沈家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送出長安城的,就只有鄧國的明鏡了,而明鏡為什麼會突然劫走沈家人,其目的就不言而喻了,只不過當時鄧軍即將兵臨城下,白騏也不想再去計較太多了,因為在白騏看來,就算沒有沈知主動開城投降,黽池也守不了多久的。

而對於沈知,白騏如果說沒有感到憤怒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但是白騏心中更多的是惋惜,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如今秦國大廈將傾,更何況當時沈知家眷都在鄧軍手中,沈知為了保全家眷做出投降的決定也無可厚非的,只是讓白騏惋惜的是,沈知的投降,讓秦國損失了一員統帥。

是的,沒錯,就是統帥,自從鄧秦開戰以來,秦軍屢戰屢敗,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如耿躍、王楓等人先後為國捐軀,導致秦國人才出現了斷層,而秦國五十歲以下的將領裡面,如李進、蒙統等人只可為將,不可為帥,除了白騏本人之外,鄧國最有能力獨領一軍的就只有沈知了,白騏對沈知的期望非常高的。

想當初,蒙戰還在的時候,他的身邊名將輩出,白騏、王楓、馬晟、耿躍、嬴淮、司馬恭等都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大將,秦軍上下人才濟濟,比之鄧趙,也不虛半分,可如今呢?馬晟、耿躍、司馬恭、王楓等人先後或戰死沙場、或病逝床榻,其後人又大多不堪大用,就連素有秦國第一猛將之稱的舍裡圖也在去年就病逝了,秦國可用之人是少之又少了。

“君上,鄧軍兵臨城下已有數日,為什麼還不攻城呢?”白騏身旁,蒙統不解的問道。

“他們是在等!”白騏回答道。

“等?等什麼?”蒙統更加不解了,如今城外的鄧軍有近三十萬之眾,而長安城內的秦軍只有不到八萬人,鄧軍兵力三倍於秦軍,佔據優勢,這個時候不是應該趁勢而起,一舉拿下長安的嗎?那還在等什麼呢?

“他們在等我軍銳氣消磨以及在等慕容恪和薛仁貴。”白騏說道:“如今鄧軍兵臨城下,城內官民雖然嘴上不說,但是那個不是瑟瑟發抖的,只不過是有我等強行壓住而已,時日一長,內心的恐慌終歸會表露出來的,二來,慕容恪、薛仁貴二人數十萬大軍夾攻函谷關,只要函谷關一破,慕容恪、薛仁貴的數十萬大軍就可以西進長安,介時,我們要面對的可就不只是李嗣業和鄧瀚了,而是超過六十萬的鄧軍,而函谷關失守,對我大秦的打擊也是巨大的,他們在等我大秦士氣達到谷底。”

“該死,若不是沈知那惡賊叛國投敵,我大秦焉能走到如此地步,如果被我再見到沈知,定將他千刀萬剮,方能解我心頭之恨!”蒙統聞言,怒罵道,鄧軍這是陽謀,就算知道了,也無法破局,蒙統只好將這一切歸咎到沈知身上了。

白騏聞言,無奈的笑了笑,蒙統這話就有失公允了,誠然,沈知的投降,對戰局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影響並不大,秦國走到今日,又豈是區區一個沈知就可以改變的,就算沈知不投降,也只不過是讓這一日遲一些到來而已。

但是白騏並沒有反駁蒙統的說法,因為秦國淪落到如此地步,就必須有一個人出來承受罵名的,而最好的人選就是沈知了,誰讓他不戰而降呢,既然選擇背叛秦國,那就得有承受秦人罵名的心理準備,不過現在沈知可不在這裡,秦國並不能拿他怎麼樣。

“好了,事已至此,再多說什麼也無濟於事,還是好生防備,不要讓鄧軍有機可乘,我們回去吧!”說罷,白騏便走下了城頭。

在回去的路上,白騏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倒不是擔心長安城城破,因為長安城的堅固可不是說說而已,當初漢王劉邦建造長安城的時候,就是打算以長安為一國之都,統治天下的,所以規模十分宏大,長安不像晉陽、彭城、宛城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的,由於不是推到重建,所以格局上顯得略為侷促,而長安城可是一座新建的城池,一共有外城、內城、宮城,再加上漢國曆代不斷擴建,使得長安城早就已經是天下最大的城池了,不然秦國當初入關也不會放棄秦國故都咸陽而選擇了長安了,而有近八萬大軍鎮守的長安城,就算六十萬鄧軍齊聚,沒有一年半載也休想破城。

而讓白騏最擔憂的則是秦帝嬴莊的身體,據太醫所言,嬴莊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了,雖然嬴莊還不到四十歲,但是近年來屢遭打擊,秦國國勢每況日下,嬴莊在病魔和國事的雙重壓力之下,早就快撐不住了,按照太醫的說法,嬴莊隨時都有可能駕鶴西去的。

如今秦國面臨亡國,嬴莊就是所有秦人的寄託,一旦嬴莊有個萬一,那秦人恐怕會瞬間崩塌,儘管嬴莊已經立下了太子,但是現在的太子只是一個十多歲的稚子,根本無力撐起整個秦國,到那時候,秦人到底何去何從呢?

與此同時,函谷關東西兩面皆戰火紛飛,因為駐守函谷關的主將是嬴秦宗室嬴淮,絕無投降的可能的,所以慕容恪也沒有廢話,直接大舉進攻,而在慕容恪發動進攻之後,東面的薛仁貴也命令大軍全力進攻,現在趙軍主動收縮防線,滎陽、濮陽兩座重鎮皆有鄧國重兵鎮守,薛仁貴也沒有了後顧之憂了,所以三十幾萬大軍不分晝夜的分批進攻。

函谷關只有不到三萬兵馬,面對鄧軍四十萬大軍的兩面進攻,根本無力招架,嬴淮只能將兵馬分成兩個部分,雖然函谷關西面的慕容恪兵力不如東面的薛仁貴多,但是函谷關建造的初衷就是秦國為了阻擋關東諸國的,所以東面遠比西面險峻,所以儘管慕容恪只有十萬人,但是嬴淮在西城佈置的兵馬卻一點都不比東面少。

天統五年,五月十八日,鄧軍猛攻函谷關已經有近半個月了,秦軍雖然憑藉地理優勢,多次擊退鄧軍的進攻,但是自身的傷亡也是非常的大。

隨著夜幕漸漸降臨,嬴淮親自坐鎮西城,再一次擊退了鄧軍的攻勢,這邊大將朱括便急匆匆的趕過來,說道:“將軍,東城傷亡太大了,鄧軍的攻勢絲毫不減,東城壓力太大了,希望將軍能夠派兵支援東城。”

“派兵?本將哪來的兵馬支援東城啊!”嬴淮一聽,氣不打一處,自己哪裡還有兵馬可派啊,整個函谷關的兵馬都被嬴淮分成兩部分,全部派上用場了,而這半個月來,為了支援東城,嬴淮又從西城抽調了五千兵馬前去,導致西城壓力十分大,若不是慕容恪兵馬少,沒有辦法像薛仁貴那樣不分晝夜的發起進攻,西城早就被攻破了,現在哪裡還抽得出兵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