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趙國拒救秦

天統五年,四月初八日,慕容恪統率十萬大軍攻克華陽,秦國函谷關主將嬴淮得知鄧軍放棄進攻長安的計劃,轉而攻打弘農郡,意圖與東邊鄧軍兩面夾攻函谷關後,大驚失色,在大將沈知的獻計之下,命沈知統率一萬兵馬駐防黽池,拖延慕容恪大軍東進之速度,意圖為趙軍南下爭取時間。

天統五年,四月初九日,沈知率領大軍抵達黽池城,一進城,沈知便派人接管了整座城池的防務,同時大肆徵發百姓協助守城,另外,還派人在城內城外收集滾木、巨石等守城物資。

而沈知則是直奔縣衙而去,找到了黽池縣令,一開口就問道:“可知鄧軍現在到哪裡了?”

縣令本來還打算跟沈知打個招呼的,誰知道沈知如此急躁,幸好自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但是對於鄧軍的動向還是有一些瞭解的,於是回道:“回沈將軍,據下官派出去的探子回報的訊息可知,如今鄧軍應當已經攻克了湖縣,向弘農城而去,而弘農城只有不到一千守軍,想必鄧軍不需要兩日便可拿下,按照鄧軍進軍的速度,七日之內定可抵達黽池。”

“哦?你叫什麼名字?身為一個文官,居然能對鄧軍的動向如此瞭解?”聽到縣令的回答,沈知頓時有些驚訝了,在沈知看來,這個縣令能夠知道鄧軍現在在哪裡已經很難得的了,可是沒想到他居然連鄧軍的行軍速度還有多久能夠抵達黽池城都有獨特的見解,這就很難得了,由此可見,眼前這個縣令絕不是一般的文官。

縣令靦腆的笑了笑,回道:“回將軍,下官名叫閻雄,自幼對軍事比較有興趣,也多有涉獵,但是因為體弱,無法從軍,遂棄武從文。”

“那也十分難得了!本將此來黽池,只帶了兩名副將,軍中主簿一個都沒帶,既然閻縣令對於軍中之事頗有興趣,那就勞煩閻縣令暫時兼任本將軍中主簿,待擊退鄧軍之後,本將定當上表朝廷,為閻縣令請功。”沈知讚歎道,同時讓閻雄兼任自己的主簿,畢竟自己這一次來得太過匆忙,除了兩名副將外,軍中一個文官都沒有,很多事都很難處理,既然閻雄有如此見識,沈知乾脆交給閻雄了。

“喏!謝將軍看重!”閻雄高興道,他也知道,沈知實在拉壯丁,但是這也是一個機會,閻雄可不甘心只當一個小小的縣令,沈知可是秦國未來的中流砥柱,能夠與沈知結一個善緣,對未來的仕途很有幫助的。

“甚好,那便拜託閻縣令了!”沈知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敢不從命?”閻雄應道。

與此同時,被秦帝嬴莊派遣出使晉陽求援的秦國丞相李遊也來到了趙國都城晉陽城,但是他在鴻臚寺表明來意之後,趙國君臣並沒有第一時間接見他,因為事到如今,趙國上下已經對與秦國之間的盟約是否需要保留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了。

趙國皇宮,承乾殿偏殿中,趙國太皇太后宋氏、趙國丞相莊平、司徒林清風、司空左盛、宗正張楹幾人齊聚一堂,趙國五大輔臣,除了大將軍李如秉正在帶兵在北疆與胡人交戰之外,全部都在這裡了,在李遊走進晉陽城之後,宋氏便將這群大臣都找來了,雖然趙國名義上是小皇帝張淵臨朝,太皇太后宋氏、皇太后孟氏攝政,五大輔臣輔政,但是真正的大權卻在宋氏手中的,小皇帝和孟氏只是一個擺設的吉祥物而已。

“諸卿,秦國丞相李遊親自前來晉陽,看來秦國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了,我大趙該何去何從呢?”宋氏問道。

以往秦趙兩國雖然是盟友,但是彼此之間的來往只是相互派出一個使者而已,從未試過派出一國丞相出使,而現在秦國居然讓一國丞相親自來晉陽,可見秦國的處境有多麼的糟糕了。

“確實如此!”司徒林清風點了點頭,說道:“據中原探子回報,鄧軍已經拿下了武功縣以西之地,不日便可兵臨長安城,而鄧國車騎大將軍慕容恪也殺入關中,正在攻打弘農郡,意圖與關外的薛仁貴所部夾攻函谷關,一旦函谷關失守,關外的數十萬鄧軍便可以大舉進入關中,到那時候,數十萬鄧軍圍攻長安城,秦國就回天乏術了。”

雖然這一次大戰在關中爆發,但是鄧國乃是秦趙共同的敵人,秦國一旦被鄧國滅亡了,對趙國而言,只有壞處,沒有任何的好處的,所以趙國早就派出無數探子深入關中之地,密切關注著鄧秦之間的戰事。

“太皇太后,如今鄧國勢大,臣以為,趙秦乃是唇齒相依,正所謂唇亡齒寒,倘若坐視鄧國滅秦,他日鄧軍兵臨大趙之時,恐大趙獨木難支,所以臣奏請太皇太后,派兵求援秦國。”宗正張楹出列說道。

張楹的想法是趙國絕大部分的大臣的想法,自從數年前中原慘敗之後,鄧國就是一塊壓在趙國胸口的大石,為了抗衡強大的鄧國,趙國不惜與昔日的仇敵秦國結為盟友,如果這一次眼睜睜的看著鄧國滅亡秦國,囤兵關中之地,到那時候鄧國就會更加的強大,一旦鄧國徹底消化了關中之地之後,肯定就是出兵趙國的,到那時候,實力本就不如鄧國,有沒有任何盟友的趙國,如何與鄧國抗衡呢?所以秦國不能亡。

“呵呵!派兵?”聽聞張楹的話,丞相莊平冷笑道:“宗正大人說得輕巧,派多少兵?哪來的兵?我大趙五十萬精銳,有三十萬隨大將軍征戰北疆,與胡人大軍正在焦灼著,短時日內根本無法分出勝負,其餘兵馬又需要坐鎮晉陽和各地,哪裡還能抽得出兵馬?再說了,就算我大趙派兵南下,那需要派多少兵呢?以鄧軍如今的實力,想要救秦國,我大趙南下之兵,斷然不能少於二十萬,難不成為了救一個秦國,我大趙要出傾國之兵嗎?”

“莊相,那你的意思是不救秦國了?那我且問你,一旦秦國被鄧國吞併,他日鄧軍大兵壓境,我大趙如何抵擋?”張楹反問道。

“都別吵了!”宋氏見莊平和張楹二人又吵起來了,連忙制止,然後看向林清風,問道:“林司徒,不知你如何看呢?”

五大輔臣中,莊平和李如秉可是有著一籮筐的黑歷史,宋氏壓根不怎麼信任他們,而其他三人裡面,張楹能力有限,如果不是宗室領袖的身份,根本沒有任何資格成為輔政大臣的,而左盛和林清風,宋氏最為信任的就是林清風了,畢竟在林清風沒來晉陽之前,左盛完全鬥不過莊平和李如秉二人,但是自從林清風來了晉陽之後,形勢便轉變過來了,再說了,宋氏之所以能夠獨攬大權,都是全賴林清風的支援和謀劃。

林清風緩緩出列,拱手說道:“太皇太后,宗正大人說得很對,趙秦如今乃是唇齒相依的關係,唇亡齒寒,秦國滅亡,對大趙而言並沒有任何好處,然莊相所言的,卻是我大趙如今的窘境,想要救秦國,就必須能夠有與鄧軍想抗衡的力量,據臣所知,如今圍攻關中的鄧軍足足有七十萬之眾,而秦軍如今只剩下十餘萬,如此一來,要救秦國,我大趙起碼要出動三四十萬兵馬,以大趙如今的實力,根本做不到,可如果沒有這麼多兵馬,就算派兵南下,面對七十萬鄧軍,都只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的,還不如保全實力,以應對強大的鄧國,所以不是大趙不救秦國,而是大趙雖有心,卻無力啊!”

林清風的一番話,道出了趙國如今的窘境,在場的幾人都無言以對,就算是主張出兵的張楹,此刻也是無話可說了,畢竟以趙國現今的實力,根本救不了秦國的,如果沒有北疆戰事,或許還能拼上一拼,但是現在的情況並不允許,如果強行派兵南下,中原的十幾萬鄧軍就有可能大舉北上,到那時候,恐怕還不等鄧軍攻破長安城,趙國的晉陽城就被鄧軍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