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一碗雞湯夏誠員工們喝的很痛快,這次張至誠可沒喝醉,整個小一百人的團隊他熟悉的面孔就那麼幾張。

今天在袁藝珊的陪同下去實驗室參觀,原先是廬州銳利電池研究所,非衙門單位。

也是因為電動腳踏車的風靡,夏科大和徽大的幾名化學和材料學碩士搞出來的,課題帶頭人是夏科大的兩位教授,方向是鋰離子正負極材料和電解質材料對續航能力的影響。

電池產業說白了就三個主要指標,安全,壽命和續航能力,應用在腳踏車上,幾乎用不到電控系統,透過增加串聯的電阻值大小來改變電機功率,跟電風扇有點類似,你非要說這也是電控系統也行,最原始的那種。

天能的技術副總監叫曹睿成,來到這邊暫時做負責人。

三人一同走了一遍,裝置有些簡陋,人員倒是有三十幾人,看完了就是規劃藍圖。

張至誠問:“資料處理方面能跟得上實驗需求嗎?”

“租用的是科大的超算中心,跟肯定跟得上就是有些麻煩”

“你覺得我們自己搞一個怎麼樣”

科研上舍得花錢就是好老闆,曹睿成說:“媲美天能那個就不必了,咱們目前的規模搞一個小點的,大概800~1000W左右,得請專業的人來搭建和維護”

“資料中心呢”

“如果資金充足的話,在原有的基礎上升級就可,這個費用不用太多,不超過百萬”

資料中心和超算也算是實驗室的核心,張至誠考慮了下覺得錢得花,開口說:

“袁經理說再給公司一個億,我這麼安排,到時候弄2Y過來,節後到位,其中1Y是實驗室的專項資金,材料學那邊我記得江南大學挺厲害,去挖去請去求,其他公司的高階人才也是如此,記住一定要處理好尾巴,別到時候惹上不必要的官司”

袁藝珊問:“原先的幾個碩士張總怎麼安排?”

“看看能不能籤,不還有兩個教授壓陣嗎?全職不現實,有沒有可能在咱們這邊兼職?”

“好的,我下午過去約”

週二張至誠見了夏科大和徽大的幾個高技術的,這才是高階人才,努力畫餅簽了3個。

兩個教授其中之一脫不開身只有一個對張至誠表示感興趣,看的就是他年輕捨得花錢,在管理上又不像體制裡那樣僵硬。

這一週時間很緊,每個部門都要單獨再畫一次餅。

臨回DY之前張至誠再次找袁藝珊和葛玲莉。

“我是這麼想的,簽了這麼多人又沒有裝置給他們練手,把已經簽了合同的人先解除合同,新籤的產線人員暫時不籤,先給予承諾,全部讓他們去別的電池廠去上產線,那邊工資他們照拿,在我回來之前的之幾個月談好的待遇從我私人賬戶出,4月份的時候把人弄回來,這個操作是否可行?”

主意比較餿,請示了下孟尹喻和張三,違法不至於,就是膈應人,而且還得問問當事人的想法,這工作量再次加大。

袁藝珊有異議便說:“這樣做怕不少人會有想法吧”

“肯定的,不過這也是一次檢驗人心的機會不是嗎,相信我的人應該會留下來”

實業還真就那樣,先把可能搞的資源全部用錢糅合到一起,然後慢慢磨合。

張至誠這個操作是他臨時起意,他是實幹派,理論那邊有實驗室,產線這塊你必須先熟悉瞭解再講生產。

管理雖說只管人,現場管理你對裝置和流水線一點不懂,這種人是做不了管理的。

葛玲莉咬牙說:“春節前資金必須到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