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整個國際上“次貸危機”這個名字已經是超熱點,到處都在討論,哪怕這樣美帝的政府和美聯儲還在為挽救做努力。

這世上沒有誰想揹負罵名。

“有所聞”

“寫字樓的事情,哪怕有眉目了,我也會拖一拖”

寫字樓的價格肯定虛高,例如,建成的加上賣地的總費用就現在的物價來看,正常的成本要在50~80y香江幣之間,當然這是成本。

你沒有關係根本拿不到地,這就是隱形成本。

產權所有者即便是想出售也要考慮的溢價的部分,這就是潛在成本。

錯綜複雜的產權關係最讓人頭疼,你需要一家一家的找,一家一家的談,如果金洋不是資深大律師,他都沒把握能把找齊所有的產權所有者,這就是人脈的好處。

綜合來說像張至誠這樣的人真想在中環搞一棟50層朝上的寫字樓的話花費的現金需要120~150y的樣子。

這個數額在十年後至少要翻一番,也就是說哪怕現在入手,將來也是純賺,只不過跟他在金融上的盈利相比較還是有點慢。

金洋明白了張至誠的想法,也是,商人哪有仁慈的,商人哪有不會省錢的。

美帝的危機真能波及到香江嗎?金洋不確定,九七年索羅斯可是在這裡折戟沉沙的,這次的情況也不好說,誰讓香江現在有個大爹呢?不過嘴上說到:

“這樣最好不過,時間久一點我也能充分調查多家,還能做一下比較”

“我也不能一點表示沒有,律政和法院,金律師的方向選一個吧”

金洋毫不猶豫說:“如果可能,前者”

能不能成事他不知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張至誠在香江的影響力和他自己的沒法比,但是別忘了,過去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現在經濟是政治的延續,一個超級富豪的量能肯定要比他大,這點誰來都一樣。

最主要的這人來自內陸,而香江的大爹就是內陸,無論從哪個角度來想他都是最合適的合作者。

張至誠需要法律政策,律政恰好對口,這也是他選擇前者的一個原因。

“5年為限,我必給你一個交代”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金洋也沒什麼要問的,倒是張至誠想起來問:

“按理說,你們作為資深大律師,有自己的投資渠道吧”

“有”

資深大律師的一場民事糾紛案子收價大概是30w香江幣的樣子,如果一次處理不完後續的開庭每次還能有個幾萬,他們肯定不缺錢,年入幾百萬太正常了。

遇到大的商業糾紛那就更離譜,一次幾百萬的也常見,所以金洋肯定不缺錢,周夢琪用現金肯定打動不了人。

“該有的投資都撤掉吧,不管是金融產品,還是銀行理財,還是投資物業,把現金握在手裡”

“張總的意思是美帝的危機會讓香江也陷入泥潭?”

“我的結論哪怕跟你說了你也不一定信,現在撤回投資你最多損失一點利潤,如果真波及到這邊呢?少賺和多虧的帳誰都會算”

律師的資金沒有哪家公司,包括銀行在內你都不敢坑他的錢,尤其是金洋這樣的資歷,在這個“法制”地方,真坑了這樣的人,你就等著他找你麻煩吧。

律師的錢沒人敢坑,所以金洋僅靠投資賺的也不少,思考了不短時間認為張至誠說的對,他現在又不缺錢,風頭過了再說也是好選擇,便道:

“我會仔細考慮的”

金洋的事情就此告一段落,讓這樣的人專門為夏誠幹活這是扯淡,除非自己有香江李的體量和影響力,最主要的還不能讓人家覺得是受控制的。

最後投資的事情也算是結個善緣,如果張至誠判斷的對,最起碼也能讓對方做事的時候上點心。

將來張至誠在指點一二,這關係不就更融洽了?

利益利益,只有這種關係才能長久。

金洋走後,張至誠琢磨這周夢琪那邊跟梁昊談的如何,按照這妞的性格,對他的開價肯定小氣的很。

好半天那邊才過來說除了待遇其他的都談好了,這事兒最終還是落在了老闆頭上,主要也是因為在金洋那邊碰了壁,周夢琪自己也不好談。

“梁律師,你師傅走了,今後咱們確定是一家人”

“張總,您放心,不管我師傅怎麼交代我,職業操守這塊也請您放心,香江這裡,在律師這個行當裡,大家都清楚該怎麼做,絕對不會壞了規矩”